早就被解决了,很好的地段,就是杨明远给解决的。

而且比起那几位留京的进士,只有杨状元来得最勤快,经常问镖局是否有难处,还亲自来。那几位留京当官的进士,都是打发人来问。

宋富贵能不对杨明远改观吗?

“杨状元,快,进屋。”

郭老大也站在马厮前,冲杨明远热情挥手。

杨明远明显比富贵还激动,先递给一封信。

富贵:这么厚?你这是写了啥呀,咋和俺福生那么有话说。

搞的咱都不好意思了。

因为俺家福生在出发前没让捎啥话,只让给你匀点蜂蜜,给你们留京的几位进士一人一块松花石砚。

宋叔没话说,杨明远却依旧热情不减,“那砚台千万别给我们,留着卖钱。富贵叔,你听我说。”

“可不敢让状元郎叫声叔。”

“别说这些,富贵叔,你先听我讲……”

讲到后来,杨明远和富贵对着吃馒头,边吃边说,连个咸菜都没有,俩人却觉得这饭咋就那么香,就着大喜事下饭。

“懂啦?”

“放心,保准办的明明白白的。”

杨明远是在天完全黑透时才回家。

到了家,对他娘、他哥说,会宁来人了,这是宋叔给咱家人的蜂蜜。拿给小侄子喝。

又踌躇一下:那什么,娘,哥,这次押镖来的人太多,他们忙的吃饭只吃干粮,让嫂子留家照顾侄子和家里,你们这几日能不能帮忙去给张罗张罗饭,再将咱家的存菜拿去一些。

明远的哥哥第一反应是:

去伺候他们,会不会丢了你的面子?白帮忙倒是不要紧,其实对于宋家帮你的,这都是应该的。

杨母的第一反应:

她就知晓这蜂蜜不是那么好随便吃的。

唉,好吧。

儿都说了,有些事不要想那么复杂,就当是认识的亲朋间互相帮忙而已。

三日后。

杨母在镖局院子里帮忙,看傻了眼。

踩高跷和唱大戏的扮相起来。

数不过来的挂鞭向外运送。

大鼓唢呐队伍,汉子们头上戴的小帽绣着字,难得她还认识,关键这两天总能见到,小帽正中间绣:会宁二字。

好些掌柜打扮的,正围在宋富贵身边听最后指导,“记住没?”

“放心,大掌柜,您就瞧好吧。”

最惹人注目的是,二十名身高一模一样、穿着一模一样的精神小伙亮相。

那衣服怪模怪样,可它也是真养眼。

得亏来这里帮忙的是杨母,还算镇定。

要是杨大嫂,大嫂看见小伙子们都会没空偷吃蜂蜜,她会多看一眼是一眼。

要知道这可是从会宁县选出最精神的小伙子。

会宁门面担当的选拔,那是从初试报名到复试都很严格的。

主考官团队,更不是宋知县和宋富贵这俩在外面坐着的。

而是在帘布后面的宋茯苓、桃花、宝珠,钱佩英,以及给面子亲临现场的马老太。

正可谓,老中青三代女人选拔出的帅小伙。

衣服是制服样式,鞋底弄上了铁掌。

……

会宁特产开业这一天,京城百姓们只有一个感觉:

怎么啦?发生了什么?

有一只队伍,一路走一路放鞭炮,离远就能看见踩高跷的,吹拉弹唱,东北特色,比娶亲还热闹。

最惹人注目的,踏踏踏,二十名护卫小伙整齐划一护送一块在-->>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