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掌握了相当过硬的空中技术,那位“一日王牌”阿拉姆准将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如果不是因为第二次印巴战争中,米国人的背信弃义导致米制战机根本无法升空作战,华夏装备,特别是相对于米国明显落后的华夏战机,是根本入不了这些心高气傲的巴铁空军的法眼的。

即便如此,在已经引进了大量华夏战机的同时,巴铁也还引进了数量相当不少的高卢“幻影”战机以作为其高端战力,由此可见,在相当多巴铁空军人的心目中,华夏产战机,是廉价、低性能的代名词,适合在经济不宽裕的情况下大量装备,可以维持编制,担任日常巡逻和很多低烈度的任务,但,不适合执行如夺取制空权这样高级别的战斗。

这些人本质上还是倾向采购米制装备的,也是巴铁引进“F16”项目的积极推动者。

客观来说,米国人的战机虽然单价不菲,但有“军援”经费支撑,倒也不是不能接受,而且性能优异、使用寿命长、维护性好、特别在电子系统方面具有面对主要的敌人印地空军装备的苏系战机碾压性的优势,战机的武器弹药和维护都有沿袭多年的成套体系,升级改造兼容方便,这些都对巴铁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恐怕唯一的缺点就是米国人附带的苛刻的战机使用条件了。

明确写在合同中的就有巴铁不得在对印地的进攻性作战中使用F-16,不得在印巴冲突焦点地区克什米尔上空使用F-16,任何使用F-16执行的任务都必须在事后向米方提供详细的报告等等等等……

而这些,就是最为另一方诟病之处。

这另一方无疑是采购华夏装备坚定的支持者,他们总是会举出第二次印巴战争中,米国人背信弃义的例子,指出再先进的装备如果无法用来实战,那和没有又有什么区别——往深里说,还不如从来没有过。

只有华夏才是最可靠、最值得信赖的伙伴。

但这一方也有明显能被攻讦的弱点,就战机来说,无论是60年代大批量采购的“歼六”,还是80年代初采购的“强五”或者已经部分到货的“歼七”,都与米国货有明显的代差,这种代差形成的战力上的差距,已经无法用飞行员的技术来弥补了,就算是华夏提供的最新款的“歼七”战机,在巴铁内部举行的与F-16的对抗演习中,其交换比也是惨不忍睹。

这也是支持采购华夏战机的一方一直硬不起来的主要原因。

而现在,这对立的双方都认为,此次演习是打击对手的绝佳机会!

那还犹豫什么?

来吧,战个痛快!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