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名。

在航发领域,没有“弯道超车”的捷径可走,唯一可行的路,就是老老实实地烧,用海量的测试实验“堆”数据,最后“堆”出一个最佳结果。

恐怕唯一可行的节省时间的办法,就是谭振华现在采用的,和米国人一样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方法——烧钱,拼命地烧钱买时间!

不就是要堆数据么?咱们换个思路,从“单核”计算升级到“多核”并行,只要“总线”足够宽,多大的数据吞吐量都给你堆出来!

玩“人海战术”咱华夏什么时候怂过?这次只不过稍稍改头换面了一下,换成了“机海”战术而已!

当年华夏搞“910工程”,也就是那台不成功的“涡扇6”,从1964年开始到1983年下马,将近20年时间,一共也就制造了10台试验样机,可这次呢?

按硬成本计价超过300万一台的样机,谭振华一口气就给整了70台,仅此一项,他就投入了2亿多人民币!

再加上材料研制、试验消耗、设备改造、人员工资奖金、配套企业各类技术研发等其他各方面的投入,在谭振华自己的小账本上清清楚楚地记录着,为了“华山”的今天,4年时间,他已经花掉了8亿多人民币,这可是在80年代的8亿!

这钱,比刘大想现在正在推进的国家投资的“高推预研”项目从1980年至今花掉的经费要多出了N个数量级!

要知道,在上一个时空,华夏历经20年搞出来的“飞豹”也只不过才花了堪堪10亿人民币而已。

如此豪阔地大手笔投入,搞得主持这个项目的刘大想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虽然当年他曾经严正警告过谭振华,搞航发,这是一个“烧钱不眨眼”的深坑,可他是真没想到,这位谭财主,是真打算用钞票把这坑给填满啊,几亿几亿的钞票花出去,连眼皮都不带眨一下的!

要知道,同期平行推进的,还有一个“TF41”,也就是“秦岭II”、一个“MK606”国产化项目呢!

这小子,怎么会这么有钱的?他不会是打劫了哪个国家的国库了吧?

这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刘大想的脑海里偶尔会冒出来的想法,不过这种想法一冒头,就会被他自嘲地认为这也太不靠谱了并抛诸脑后。

他不知道的是,其实他猜对了,谭二的确打劫了别家的国库,而且还不止一次,其中还有一个现在进行时……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