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的“哈立德”,也就是在此次的“沙漠风暴”行动中经过了实战检验的“90-I式”主战坦克。

在这型主战坦克上采用了一系列华夏最新的科研成果,比如125mm口径的滑膛炮及配套的弹药,比如12缸895千瓦120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比如液压悬挂系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比如改进的火炮“双稳”系统,比如以中心数字式火控计算机为核心的,遍布全车的各种先进传感器、车组间通讯及数据链组成的整套火控系统,可以说除了没有采用液力变速箱,这台主战坦克的技术状态已经基本看齐了西方主流第三代主战坦克,更是在实战中取得了击毁2台T72及更多“69式”的实际战果!

嗯,鉴于“69式”也是华夏产品,所以这个就春秋笔法一下,不能大肆宣传了。

“90-I式”主战坦克取得的优异战绩自然也得到了华夏军方的高度重视,虽然于此同时,陆军方面也还有一个“第三代主战坦克”的研制计划且已经推进到了中场,但与空军一样,他们也面临着国内数千辆老式坦克的换代问题,在“第三代主战坦克”尚未研制成功之前,先采购一批“90-I式”以保证战力,是最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除了类似这些先进装备之外,“沙漠风暴”的战争结果让华夏的战略战术制定者们清晰地意识到了,未来战争中,堆装备数量的所谓“钢铁洪流”战术已经被彻底淘汰了,随着各种“不对称”武器被研发出来并投入实战,获得了战场“信息权”的一方可以轻易虐杀对手,而丧失了战场“信息权”的一方完全就是“聋子”、“瞎子”,甚至连找到对手并发起反击的机会都没有,这实在太可怕了,为了应对这种未来战争的形态,恐怕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加强本方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建立强大而完备的侦查及信息传递网络,这最终促成了华夏终于将C3I系统的建设提高到了最优先发展级!

也因此,“在复杂电磁环境下装备的实际作战能力”成了华夏正在发展中的各项武器装备的优先考量指标。

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将近十年预研工作,并且推出了国内首套具有实战价值的,并在“沙漠风暴”行动中小试牛刀的机动式营级C3I指挥系统的4014所顿时就成了明星,该套系统虽然只是营级,但却验证了很多技术,并被实战证明是有效的,能大大提升指挥的效率,更受到了国外用户的青睐——在谭振华牵头组织下,工信部下属“华夏电子科技集团”正在与壕沙展开“全国土防空指挥系统”的项目论证谈判,一旦项目开始实施,将为华夏军工企业未来的产品出口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体系作战,连平台体系都是华夏货,那装备是不是更要考虑与华夏体系兼容?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