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有些长了,是60年代初的产品,当年也曾经威风八面过,号称“全球首款能飞2马赫的战机”,不过装备过它的国家和地区都因为这型飞机奇高的事故率而亲切地将其称为“寡妇制造者”……

除了这两型战机之外,当前湾岛地区装备的战力最强的战机,其实是其花了10亿美元经费号称“自研”的“经国号”,代号“IDF”,型号F-CK-1。

虽然号称“自研”,但其实还是湾岛在米国人的帮助下拼凑出来的玩意,该机由两台盖瑞特(Garrett)公司生产的TFE-1042-70型发动驱动,单台推力仅有3.26吨,不过由于采用了先进的FADEC系统控制,表现还算堪用,就是整机的推重比差了一些,导致该机的机动性能严重不足,载荷和航程数据也很难看,全世界的“第三代战机”中,它的飞行性能垫底。

但这型战机有一个最大的亮点——雷达。

IDF战机上装备的雷达代号“金龙-53”,名义上为湾岛自研,其实就是诺斯罗普公司为其胎死腹中的那架F-20“虎鲨”战机研制的雷达APG-67的马甲版,该雷达采用PD制式,拥有15种作战模式,包括八种空对空、七种空对地,具有超视距空战的能力,其对空最大搜索距离为148公里,对地最大搜索距离为67公里,配合湾岛“自行研制”的射程达到40公里的“天剑2型”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不但具备了相当的超视距作战能力,而且还能做到“发射后不管”。

好吧“天剑2”这玩意其实就是米制AIM-7“麻雀”中距弹换成主动式导引头的“湾岛马甲深入改良版”。

飞机和导弹虽然都是七拼八凑的货色,但其战力也确实不容小觑,最起码,按纸面数据,其性能水平相比华夏大陆一票当前在役的“歼7”、“歼八”各种型号是领先的。

不过呢,IDF去年也就是1994年才开始量产,到现在也就才攒了1.5个中队27架,而“天剑2”更是得了拖延症,到目前为止,依然还处于定型前的试验阶段,不过有未经证实的消息称,湾岛当局已经跳过正常流程,紧急订购了40枚“天剑2”来应付当前的紧张局势。

而且IDF这型战机虽然获得了湾岛地区的定型许可,但实际生产过程中麻烦不断,且完成列装的这27架战机也是各种趴窝,以至于湾岛飞行员对IDF这个名称进行了重新释意:这不是“IndigenousDefenceFighter”(本土防御战机),这是“IDon'tFly”(咱飞不了)战机!

段子么,自然可以尽情地黑,但在谭振华部署的蓝军防御圈中,IDF还是被当成了湾岛空军最重要的高端战力来对待的,而且除了这型战机之外,他还在岛内又部署了两个更加先进的战斗机中队,按照他的说法,这叫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可能调动的力量。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