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豹”自不必说,华夏首款自研的第三代战机,曾经以非官方身份参加过“沙漠风暴”行动,虽然出动架次不多,执行的也是一些“打杂”的活计,但其漂亮的外观、对西方武器系统良好的兼容性、堪称优秀的装备妥善率及易维护性以及在多次出动任务中表现出来的大航程、大载弹量又不失灵活机动能力的作战性能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至于“鹰击8K”,华夏将其出口型号命名为“C801”,国外媒体因其具备以较低的高度掠海飞行的能力而称其为“华夏飞鱼”,并牵强附会地认为这型导弹与高卢的那款著名反舰导弹“飞鱼”有着某种联系,但其实,这型导弹在气动外形等很多方面更近似于米国的“鱼叉”反舰导弹。

“鹰击8K”导弹全重仅815公斤,全长5.814米,装备有一个165公斤的半破甲杀伤爆破战斗部,最大射程50公里,速度0.9马赫,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发射后,将很快降低到距离海面仅有20~30米的巡航高度,而在接近目标附近时,高度将进一步降低到距海面5米左右,这一特点与高卢制“飞鱼”导弹很像,也正是因此而被人称之为“华夏飞鱼”。

这种作战模式对水面舰艇来说,是非常难以发现和防御的——前文曾经介绍过,由于蓝星是个大球,受曲率影响,舰载的雷达,你甭管它采用了什么制式、性能又如何灵敏,对低空、超低空目标的发现距离也是有限的,最大也就只能看到海天线上的目标,视雷达安装高度的不同,大约在30~40公里左右。而且还有一个问题,如果这个目标本身体积较小,又掠海飞行,那受到海面杂波的影响,发现和识别就更加困难,要不然,82年马岛海战那回,舰队装备遥遥领先的不列颠航母远征舰队怎么会损失那么大呢?阿根蒂娜海军以仅有的5发“飞鱼”导弹干掉了不列颠海军一艘驱逐舰、一艘运输舰,重伤一艘驱逐舰并迫使其退出战场,传闻中还重创了“无敌”号航母,这战绩,杠杠的。

除此之外,1987年5月17日,一架伊克拉战机发射了两枚飞鱼导弹击中了米国海军斯塔克号护卫舰(USSStarkFFG-31),造成该舰重伤。根据事后的调查,与倒霉的“谢菲尔德号”同样,“斯塔克号”在中弹前,完全没有侦测到来袭的飞鱼导弹。

嗯,还必须强调一下,华夏的“鹰击8K”与“飞鱼”导弹有一个数据是一模一样的,战斗部都是165公斤——也就说,一枚“飞鱼”能做到的事儿,一枚“鹰击8K”同样也能做到。

赶巧了一发入魂,送一艘驱逐舰去海底,那就不叫事儿。

而且华夏可没有当年的阿根蒂娜那么悲催,全部“飞鱼”库存就5发,打完了还没地方买。华夏的“鹰击8K”全部是国产的,库存少说也好几百,实在逼急了加班加点再多生产一些出来也不是什么难事。

在这种敏感之极的时刻,华夏人公布了这样一段视频,还真是让人浮想联翩啊!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