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军工霸主 第1671章 蛰伏(上)(2/2)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一代业已成熟的193nm光源,但增加了浸润式技术,利用液体与空气不同的折射率原理进行光路分割,在原有光源与镜头的条件下,获得了显著提升的蚀刻精度,根据测算,该系统的上限可以做到5nm!

并且,原先购买了“华夏光电”出品的193nm光刻机的厂商,可以获得优惠的技术升级,以安装一个标准套件的方式,方便地升级至最新制程!

一时之间,石破天惊,芯片制造厂商纷至沓来,而“矩阵”实验室和“华夏光电”联手,毫不客气地编织了一张绵密的专利网,将这种新技术牢牢锁死在了自家的抽屉里,在市场和技术两端事实上垄断了浸润式光刻机,同时“华夏光电”用近乎倾销的,贴近上一代光刻机的价格销售该产品,也间接宣判了其他光刻机厂商的死刑。

在诸多国际光刻机厂商感受到了危机之后,华夏部分媒体上忽然多出了很多胸怀天下的人,他们打出了“科技无国界”这一高大上的旗号,或者阴阳怪气,或者明赞暗贬,说什么“技术垄断不利于人类科技进步”,其核心无非就是想让“华夏光电”或者“矩阵”实验室将这种光刻机技术向其他厂商授权,不过不管是“华夏光电”还是“矩阵”实验室全都不为所动,甚至连个应对的申明都懒得发。

倒是有一位名叫尹志尧的中年人意外地接到了一个越洋电话,电话的那头是一个他熟知大名,却从来也没有打过交道的人,不过后来,这个电话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2001年9月,经过深思熟虑的尹志尧博士毅然辞去了在米国的高薪职位,带着他十数年来获得的专利和掌握的技术回归华夏,创立了“魔都微电子”,而这一年,已经是他阔别祖国21载,两年后,第一台华夏国产刻蚀机问世,产品很快被“华芯微电子”采用,接入了其半导体生产线。

而当尹志尧踏上回国的班机之时,另一架大飞机正呼啸着从西京升空,从外形上看,这无疑是一架C929,但在它的机身上却背负着一个大大的圆盘,并且,这个圆盘,它居然不转!

是的,这就是本时空版本的“空警2000”,它不但提前诞生,而且也没有再采用淘换来的二手“伊尔76”为载机,恐怕唯一相同的,就是那个圆盘中背负的有源三坐标相控阵雷达了——并且因为在本时空中华夏此时的电子器件能力远胜另一个时空的缘故,该雷达的性能也与另一个时空不可同日而语。

这种技术进步对整个雷达行业来说都是同步的,由于彻底突破了主动式相控阵体制的技术壁垒,因此,为新型战机配上这种能看得更远、分辨得更清晰、抗干扰能力更强的雷达,早就提上了军方的议事日程,好吧第一个吃螃蟹的,显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某人,不论是“飞豹A”还是“飞豹B”,都已经制定好了相应的升级计划,就等试飞中的新型号机载火控雷达通过国家验收。

还是在同一年,这年年底,华夏新一代歼击机的竞标结果尘埃落定,蓉城集团不出意外地大获全胜,被杨巍戏称为:好大一个“土”的方案众望所归地中标,杨巍将担任该型战机的总设计师,新歼性能将直接对标米国尚未正式服役的F22战机。

不过参与竞标的另外两家也并不算太失落,因为他们都不约而同地留足了后手,这种风格,充满了熟悉的味道。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