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军工霸主 第178章 一代宗师(2/3)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p>

1964年秋天,他接到了研制新一代喷气式飞机发动机中使用的高温铸造合金空心叶片材料的任务。

当代航空发动机的关键部位是高温涡轮,人称“发动机的心脏”,而涡轮叶片又是这其中关键的关键。叶片金属在长期工作中所能承受的最高温度决定着喷气发动机的功率,也决定着飞机的飞行速度和高度。因而,涡轮叶片的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航空发动机和高温合金的水平。

他本是研究物理冶金的,对空心叶片十分陌生。于是他将所有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组织在一起参与研制方案的制定,使方案既汲取国内外的一切信息,又建立在有充分科学依据的基础之上。

经过充分动员和周密安排,他把全室近100人组成合金设计、型芯材料、冶炼、铸造、分析、测试几个小组进行攻关。所有的助手们都对这位指挥官心悦诚服。

他还从资料室借来最新出版的外文技术书刊,没日没夜地进行研究。终于在资料中发现了一条新的信息,循此,找到了一种可做型芯的新材料。他组织大家迅速研制,多番试验,终于成功。

1966年,华夏第一代铁基高温合金在他的手中诞生,同年,华夏第一代气冷空心叶片经过吹风和台架试车,宣告研制成功!

从设计开发到研制成功,他们仅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而不列颠,在这之后走完这段路程,却整整用了15年。

即便是在遭受挫折的严冬,在被打翻在地并冠以金属研究所的“四家村”的罪名的时候,他也没有放弃,哪怕被发配到一个中专培训班教书,他也是尽心尽力地工作,短短半年时间里,他竟编写了70多万字的教材讲义。

1980年,年逾花甲的师老获评华夏科学院学部委员(暨后来的科学院院士),终于在国家层面认可了此老的功绩和能力。

然而,在谭振华曾经的历史中,这一荣耀时刻不过是师老科学探索中一个微不足道的节点。

198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师老担任副主任。他在大力提倡在重视新材料的同时,关注传统材料;他发现很多结构材料资源日益枯竭,便建议国家科技部,将大力开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镁列为攻关重点;他意识到我国纳米科技的研究与开发将进入无序竞争的状态,又上书政务院建议成立“国家纳米科学技术指导协调委员会”。这些建议,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他的呼吁和推动下,1994年,华夏工程院正式成立,已经年逾古稀的他毅然出山担任工程院的副院长一职,然而,已经站在华夏学术荣誉至高点的他并没有停下自己探索的脚步。

新千年伊始,师老不顾自己已经80多岁的高龄,也不顾华夏多次举全国之力搞碳纤维产业失败的经历,主动请缨,担任碳纤维公关课题的组长。

碳纤维与师老此前从事的研究领域差异甚大,然而,他充分利用了自己在各部门和行业的号召力,组织起全国的专家,在他的领导下制订了华夏碳纤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他还亲自写信给当时的华夏大长老,呼吁国家加大对这个行业的重视和投资力度。这些努力终于获得了成效,华夏将碳纤维的基础研究工作列入了重点发展方向,历经十年攻关,终于形成了自己的产业。

生命不熄,师老奋斗不止。

2010年,在他的倡导下,“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结束了华夏此前碳纤维产业无序竞争的状态,有机地将行业通过“产-学-研-应用”的产业链整合在一起,也一举结束了华夏碳纤维受制于人的状况,为华夏众多新装备打下了坚实的材料基础。

师老不但在华夏国内广受尊重,更在国际上声誉卓著。>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