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吨!

此举终于引起了米国政府的重视,并决定重新审视与昆撒这支武装的关系,在1977年派遣了一个由前纽约市议员沃尔夫率领的国会议员代表团,作为政府的非正式代表,前往傣、缅地区考察。重点是调查昆撒集团的“民族独立运动”与贩毒之间的关系。

昆撒当然对这个代表团进行了热情的款待,并向其成员们表达了建立“掸帮共和国”的信心和决心,同是,他也明确表示,一旦“共和国”能够成立并获得米国的认可,他将坚决地执行禁毒,不让一克毒品流向国际社会。他的这番表演得到了沃尔夫先生的同情和支持,并在回国后向时任米国大统领卡特先生进行了汇报。

然而,终究还是有清醒之人,大统领的禁毒顾问邦达博士表达了强烈反对,他指出,如果与昆撒达成协议,就等于承认了其组织存在的合法性。对于缅玉这一主权国家来说,公开承认其国内分裂势力的合法性,势必造成米国在国际社会上的被动,并且可能在局势已经不妙的中南半岛激起连锁反应,更何况,毒贩的誓言向来是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相信的。

卡特大统领最终否决了沃尔夫的提案,并在官方层面上宣布昆撒为毒贩,同时颁发了全球通缉令。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阻止CIA继续向昆撒提供武器,以便其继续从事反对缅共和反对缅玉政府军的行动。

奇怪吗?一点也不奇怪。

对于米国来说,只要不是最核心盟友,那就一定要在对方的身体里制造几个不断留血的溃疡,这样不但能牵扯对方发展的步伐,还能给自己今后用得着的时候制造随时介入的借口。

这一招,CIA用得老熟练了,并且屡试不爽,比如华夏和倭国钓鱼岛争端的由来。

当然,CIA也有玩出火的时候,现在的他们还不知道,一个来自壕沙的国际战士,一个正在阿福汗和他们并肩作战的长胡子大叔将在未来的某天给他们造成多大的灾难。

扯远了,书归正传,米国官方宣布昆撒为毒贩并通缉之后,米国政府表面上向傣国不断施压,并在清迈米国领事馆派驻了辑毒特派官员迈克包华斯先生,其实本心是想掐断昆撒通过傣北地区向米国本土运输毒品的通路,好逼着昆撒借道华夏,祸水东引。

至于傣国动用军队出兵,这就是大家作秀走过场的事情了,每次傣国政府都是轰轰烈烈地誓师出征,大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势头,但对方也总是严阵以待,双方找块阵地你来我往攻杀一番,然后丢下几具尸体各自草草收兵。说是围剿,倒不如说是搞了个双方真刀真枪的军事演习,这种事情也不是第一次了,大家心照不宣罢了。

这位迈克先生非常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他是带着渡假的心情到傣国执行这项任务的,傣国的海滩如此有名,所以,他还将自己心爱的新婚夫人也带上了。

可他哪里知道,华夏有一句古话说的好,叫做“天有不测风云”。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