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川安、林幼全,4014所的这两代人三位大牛,才是华夏机载火控雷达研制历程中最关键的三位功勋人物,而他们三人合著的那本《机载雷达技术》则是这个专业领域内被奉为圭臬的至高圣典。

“十号”工程,终于要开始了啊!谭振华心中感叹。

“J-10”战机,在谭振华前世的历史之中,在华夏军工装备的发展史上,具有无比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是华夏完全按照自研战机规范设计研发的,首款跟上世界主流潮流的第三代战斗机!

可以说,正是这款战机的研发成功,将华夏整体的飞机设计与制造能力推进到了世界一流水平,没有它,也就不会有后来登上顶峰,石破天惊的“J-20”!

但是,据谭振华所知,“十号”工程从1982年开始立项讨论,1984年最终拍板立项直到1998年首飞,2002年正式交付部队试用直至2003年最后定型验收,“J-10”走过了漫长的21年艰辛历程,期间,甚至多次面临下马的坎坷窘境。

谭振华当然知道“十号”工程对于华夏航空事业的重要性,那么,身为一名重生者,自己能做些什么,好让“J-10”的诞生少一些波折呢?

哪怕,就是早一天也好啊,让“J-10”早一天起飞,就能早一天保卫华夏的蓝天!

可“十号”工程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程,它的发展受到了方方面面的制约,需要解决的问题成千上万,就他所知,“J-10”身上采用的新技术高达60%,远远超过新型号采用新技术一般不超过30%的普遍认知,这也充分印证了郭蓉玮对宋文华的评价:“他就是个爱冒险的性子。”

可惜,谭振华前世是搞电子和雷达的出身,对于飞机完全是个门外汉,仅有的一点知识也大多来自于前世工作中与飞机打过的一点点交道以及出于兴趣爱好而从军事论坛以及科普读物上看到的那些似是而非的知识,对于真正如何研制一架战机来说,作用几近于无……

所以,从技术上对宋文华进行帮助是没可能的,那也只有发挥些自己的特长以及重生者的天然优势,助自己这位宋老师一臂之力了。

路从脚下起,那就先从帮宋文华顺利拿下“十号”工程开始吧!

谭振华这样想着,找出了几张纸开始写写画画,他要给谢广丰写一封信。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