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九素听见这名号时,最初有些疑惑,后来茅塞顿开,向含光王回了一礼。

玄黄洲史册中可以追溯到最久远的朝代便是含光朝,再往前就多得是传说了。然而关于含光朝的史载也不多,甚至亦被后世学子怀疑是否有过这个朝代。

含光朝特殊在于,这个朝代只有一位君王,短短百余载国祚,完全就是含光王一人独宰。可见含光王若确有其人,恐怕就是真有修为法力在身,寿数远超凡人。

今日一见,宫九素便明白史册所载不假,含光王的确是一位上古之时的方真修士,并且早已求证长生驻世之境。只不过当年方真修行法门远不如后世完备,或许含光王也是在摸索之中,光是看他那身骷髅架子就明白了。

而远处寅成公也解释道:“不瞒你说,若论求证长生,含光王还在我与罗霄祖师道陵君之前。含光王昔年欲兴修十二时辰道,跟今日罗霄宗护世大阵亦有几分相近之处。”

神念妙语中还提到,后世一日十二时辰便是含光王所订立,而十二时辰道则是一个弥盖方圆千里的巨大法阵。只是和罗霄宗护世大阵以上万铁符镇治塔为阵枢不同,十二时辰道是以含光王为阵枢,将虚空法力向周围延伸发动,将千里之地拔离上天,成为含光王心目中的“仙宫”。

这仙宫其实就类似于金阙云宫那般的洞天,只是玄理尚有些差别不同,但是含光王能够作此设想,可见天资悟性。只不过含光王所处时代,万民尚在洪荒蒙昧间,要打造十二时辰道,必定要动用不菲人力。而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不计民力征用徭役,这应该就是含光朝延续仅百余年的原因。

十二时辰道直至含光朝覆亡都没有兴修完毕,那个时候方真修士也很稀少,器物之用也远不如今日,其中修缮得最为完善的便是寅虎道,而这便是虎庙街的前身。

含光王既然是长生高人,那么他的心性眼界自然与凡夫不同,他视天下万民为取用之物,既然万民离心倾覆统治,那含光王也懒得纠缠,或者说他也看出十二时辰道已经超出那个时代,穷尽万民之力亦不可成。

利用仅存的寅虎道,含光王以自身为阵枢,展开虚空法力拔地超升,强行将一片山川地域挪至天轨之中,引天菁地华布结成洞天结界,依循天轨周流而行,从此不下凡尘,宛若天上仙宫。

但当时寅虎道之中仅有含光王自己,众叛亲离后没有任何人追随,含光王干脆尽舍血肉之躯,将自己骨架炼成可以寄托神魂的法器,维持寅虎道不坠。

此后过了千余年,第一个察觉寅虎道存在的人便是后来的寅成公。寅成公机缘巧合下发现寅虎道天轨,巧施妙法遁入其中,与含光王斗了一场。

若真比较修为法力,含光王其实远在当时寅成公之上,但他的法力大半用于维持寅虎道不坠,这一点也被寅成公看出来了。两者都是已证长生的修士高人,虽然撞破了隐秘,但也不是非要一言不合就斗个你死我活。

寅成公很敬佩含光王的手段,答应与含光王一起思考解决如何改良寅虎道,至少让含光王可以从中脱身而不会被限制在寅虎道中。两人一拍即合,含光王也答应未来寅虎道可以成为寅成公与他弟子门人的避祸托身之所。

寅成公修行与虎有缘,就连他这个名号,也是含光王给起的,可以说含光王就算是虎庙街一脉的“祖师爷”了。

而如今看见含光王亲临,座下云台又是六天鬼王座,宫九素便明白含光王已不用耗费自身法力维持虎庙街,寅成公当初找郭岱追讨六天鬼王座,也算是为尊长效劳了。

寅成公妙语神念中解释这么多,其实另有一重含义,那便是既然如今冥煞也是罗霄宗与天下正法修士眼中异类,那么能否让寅成公他们带走,他保证让冥煞不再出世为祸。-->>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