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道友,你真的要传授这门法诀?”前往沧澜谷的路上,黎巾有些着急地询问道。

郭岱看了黎巾一眼,他之前就已经猜到黎巾很可能是罗霄宗弟子,无论是蕴灵诀还是《混元篇》,都与罗霄宗正传法诀十分相近,虽然下手功夫不同,可悟性上佳者未尝不能从中领悟出罗霄正法。

“怎么?黎巾道友担心我泄露秘法真传?”郭岱问道。

黎巾摇摇头:“非是如此,真正的秘法非止口传、而在心授,郭道友传法于诸位同道之举,我很钦佩。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这门法诀并未经过实修验证?”

郭岱说道:“如果我没有亲身修证的领悟,又怎么可能会传授给旁人?”

“不是我心怀猜忌,郭道友修炼有成,或许是因自身机缘,同样一门法诀传授旁人,若是出了什么纰漏,郭道友能担负责任吗?”黎巾问道。

郭岱没有即刻回答,他大概明白黎巾的意思了。像黎巾这种出身罗霄宗的门派弟子,有着严谨完整的道法传承与师长点拨,十分明白修行路上一步一个脚印,重重境界精进破关,是一个高度专注、深入调摄身心的过程。

方真修行不是世俗凡人做学问,做错了还可以重来。像郭岱之前炼就武道元神,要重新修炼正法元神,一波三折凶险无比,而这还仅是修行入门根基有偏。若是境界渐深、入偏难改,走火入魔万劫不复都是有可能的。

这也是为何世间修行之法并未广传,一些门派秘传甚至宁可抱着失传风险,也不要妄传于人。就算得传修法,也未必尽是福缘运数,如果资质不佳、悟性不够,修炼不成还算幸事,万一遇师不明、误入歧途,最终成为邪修败类,将自己修炼得不人不鬼、祸害苍生,那对世人而言反而成了祸殃灾厄。

郭岱其实并没有责怪黎巾的想法,也不会觉得罗霄宗对道法传承过于固步自封。实际上就郭岱所见所闻而言,妖祸乱世之前,玄黄洲最能弘扬道法传承者,非罗霄宗莫属。

除却本门三千正传、七十二真传,最为人所熟知的十万道生,其实就是罗霄宗弘扬道法的展现。

因为罗霄宗最能切实地了解到,世上的确绝大多数人并没有正法修行的资质与悟性,除却身心缺陷与障碍,影响世人修行的最关键一点,在于世道风气。

自古方真传承不绝,得道超脱者寥寥,纵使罗霄宗数千门人,也不能指望个个长生久视、超拔飞升。而仙道归根究底,无非一人独私之成就,不能彰显道法渡人之功果。若要大道淑世,便需在世间弘道立德。

十万道生并不是罗霄宗用来与天下争锋的工具,而是用来展现道法、弘扬道风、澄清世道。若有心闻道登真,不必跋涉远赴玉皇顶。先立身中正成为道生,奉道利生、济世助人。若有仙缘、自得接引,若无仙缘,在邻里乡野亦是解危救苦的道德之士。

也许罗霄宗的设想,即便不能让世间苍生皆闻道登真,但也要尽力将这世间打造成道德充盈的美好世道,而且并非凭空虚言,而是立身切实的作为。这也就能明白,为何妖祸降临,罗霄宗门人与众多道生会毫不犹豫地阻挡妖邪侵害。

郭岱十分敬佩罗霄宗,以他的心性行止,估计连成为道生的资格都没有,但他隐约能够明白关函谷的用意。

如今的罗霄宗,已经做不到当年十万道生弘道立德之举了,世道有变,也不能拘泥故旧做法,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郭岱面对的并不是朴素平庸的乡民,而是一群江湖散修,不可能慢慢地教化他们、养成风气。关函谷既然将《丹枢篇》交给郭岱,自然就是看中他精擅斗战的才能,要的就是尽快培养出一批灵根修士,而且可以投入战斗之中。

关函谷谋划的大局,郭岱并不能窥探出-->>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