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峰哈哈一笑,道:“对。写不写操纵于你,做不做操纵于我。”话是这么说,但要真的放开心胸去接受,却还是觉得很难很难。

玉紫插嘴道:“我怎么眼瞎了?不能这么写!”满脸不快。

萧峰看她那眼神,似乎又在打什么坏主意,摇了摇头道:“误会了。那阿紫可不是你玉紫,是阿朱的妹妹阮紫。”

秦朝只点了点头。

玉紫拉长了嘴道:“没误会也不能这么写,误会了更不用说。”

秦朝瞥了她一眼,淡淡道:“本来想写个女剑圣阿紫,你不让写就算了,也让我轻松轻松。”

玉紫顿时换上了如花笑脸,不敢随便说话了。

只见她眼珠一转一转,不知又在打什么主意。

萧峰欲言又止,最后还是没说出口,转身离开了。

“至少要比那纪嫣然强,一枪挑飞秦龙的百战刀。”玉紫突然幻想道。

另一边,萧峰越行越慢,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原本很渴望和秦朝见面,有一肚子话想说,结果一见面就只剩下这么几句。

突然,很想去见见阿朱。真不知那丫头到底是什么命——就这样也还是挨了自己一掌,一条命霎时丢掉一大半。

想到自己在书里书外都只会给小阿朱带来灾难,最想去最终还是没去成。

每次一想到书中阿朱的结局,就恨不得给秦朝那满嘴跑马的家伙来上一拳狠的,至少也要打落他两颗门牙才舒心。看他又不是不懂写喜剧,写大团圆,对阿朱偏要写得那么揪心!

不过刚刚确实是自己不对,有些避重就轻,明知故问。

《天龙八部》一开始,他便点明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简单的一句话,概括了小说中侠客的最高标准,实际上也是大多数侠义中人所默认的一个标准。武林中不管黑白两道,杀人放火是寻常事,打家劫舍是谋生手段,但如果勾结外族卖国,那么一定会遭到一致唾弃。

过去严格贯彻这个原则的说书人也有不少,那些人吹捧的主角,不论男女,大部分一出来就一定是以反前朝为己任。为革命事业一切个人情感都可暂时不管,偏偏用的方法还只有一种,就是拉拢少数民族造反。这样子反呀反,注定永远反不成功的斗争太多。

即使说这本《天龙八部》,其中真正能贯彻这一原则的人也少之又少,更多着眼于江湖。而在主角身上体现这一句话的人,也正是在雁门关外对辽主说出这一句话的自己。到了这儿,好似自己也像那秦龙一般,穿越了。思考问题的角度也该转转。学学他。

学什么?

学自己面对与他一样的情况时,要怎么做才算对,要怎么做才最好。

辽主问:“大宋这雁门关守得住吗?”

玄慈引用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答复他。不管守得住。守不住,不管是成功,是失败,全归于这八个字。

那八个字虽然配得上大侠。但又不同于‘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句话最怕遇到的现实问题是:一个人没法选择出生的民族和国家,更未必能决定所站的立场。发生冲突时要如何抉择?

书里,书外,萧峰都试着给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天龙八部》中的萧峰,被单纯的描写成武学奇才,寻常的一招一式在他手里施展出来就是有绝大威力,一套太祖长拳打得少林寺高手节节败退,出手正大光明,掌力雄厚绝伦,端的是一代高手风范。他为人忠厚,四长老叛他要杀他,他甘愿以自己鲜血替他洗罪。他能谋善断,一场叛乱被转眼间平定。他身为天下第一大帮帮主,绝不摆高手架子,可以和段誉结拜,和帮中弟子也打成一片。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