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空这些年来没有与任何人讨论过明末时候的故事,刚才一下说了这么多,看上去是在辩驳其实是在抒发胸中压抑多年的郁闷,如今不管石传风的话有理还是无理,毕竟事实上明朝已经亡了几百年了,说这些并无太大的意义,想到这里凌空眼中恢复了一些神采,苦笑道:“天灾人祸,强敌环饲,君不贤臣不肖,大明是真的气数已尽啊。”

“那倒也未必。”石传风话锋一变:“其实明朝末年的兵力还算的上雄厚,兵卒也并不都是贪生怕死,只不过对于养兵制度方面实在太过奇葩,但凡统兵将领想的不是去提升麾下兵将战斗力而是想法设法克扣军饷来私养家丁。”

“假设一个总兵可以统领一万兵马,可实际上兵员数只有不到五千,而这五千兵中只有千余算得上是这个总兵的嫡系也就是家丁,这总兵用克扣下来的饷银来养这千余人,本该余下的四千兵的军饷又被层层克扣,如此一来打仗的时候一个总兵部队中实际战斗力只有千余,其余的兵卒拿的饷银甚至连养家糊口都做不到,上了战场哪来的战斗力,不逃跑难道去当炮灰不成,所以明朝若不想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恢复军队的战斗力。”

“但想做到这一点太过于艰难,里面牵扯到的利益链太过驳杂,世家豪族才不会关心谁做皇帝的位置,只要动了他们的利益就必然会受到强烈反弹,这些人有朝堂中的高官也有统兵在外的大将,还有世代盘踞一方的豪强,环环相扣,崇祯皇帝干掉一个太监都用了两年时间,让他去动这些人……有没有这个魄力先不去说,就是有他也未必有这个能力。”

“但在老道看来,崇祯即便没有改革鼎新的能力,至少也应该做到用人不疑,选出一位有能力又忠心的大臣在明末的时候总不算太难吧,然后想尽一切办法在北京编练出一支真正能够掌控,又有战斗力的军队想必也花不了多长时间吧,这支军队不需要多,一万足以,用途也不是拉出去上战场野战,目的就只有一个,维持稳定京城治安然后开始抄家!为皇室或者说是为空虚的国库抄家!”

“大明国库空虚到什么地步你总不会不知道吧,李自成追赃助饷追出来多少?七八千万两白银!这些钱都在那些贪官在那些勋贵手里,在那些李自成兵临城下时候开城迎敌的统兵将领监军太监手里,崇祯皇帝穷啊,可他即便穷成那样也没有想到去杀官抄家来充实国库,对那些个朝堂官员可谓仁至义尽,可那又如何呢,李自成一到人家开城投降了,崇祯当了十几年皇帝,忠奸就算分辨不全,但不至于一无所知吧,那还留着那些国之蛀虫做什么?杀了这些蛀虫抄来的钱财能养多少军队,能养多少强军!”

“这是一剂良方也是一剂猛药,如此做必然会激起统治阶层和利益集团的强烈反弹,所以还要把握一个度,杀上几个贪名在外而又身家巨富的大臣没有问题吧,崇祯帝杀掉的一品大员可不在少数,再寻些由头杀掉那些通敌卖国的巨商,和一些恶名昭彰的太监,这些人揽财的本事可是非同小可,崇祯连魏忠贤都能干掉,杀这些家仆应该不会有太大压力,还能让新提拔上来的宦官感恩戴德”

“最后就是对皇亲国戚开刀,这些人身上不知道背负了多少罪孽,随便找找浑身都是死罪,杀上一批废上一批既可得民心又能充实国库,还能免除每年要养他们所花费的钱粮,简直就是一举三得无本万历的买卖,接下来就开始逼捐,那些个不要脸喜欢摆摊的就强行定额,他们不要脸置国家存亡于不顾,皇室还要什么脸面,对付不要脸的人只有比他们更不要脸才行嘛。”

“这几板斧下来起码也能弄出个几千万两银子,国家财政压力顿解,对外,拨出个三五百万去九边,安抚住祖家吴家那些个驻边大将,稳定边境御满清于国门之外,对内整合一切可用军事力量消灭分化李自成、张献忠等大的起义军势-->>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