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种双赢就是商人与百姓之间的双赢,商人的名声为什么差,是因为在百姓的眼里,商人为了达到利益可以不惜一切手段,说为富不仁见死不救那都是好听的,这个天下有多少百姓是因为还不起利钱最后不得不卖田卖地沦为赤民,多少百姓为此卖儿卖女最后自己把自己都给卖了,民不聊生无以为甚!”

“商人但凡有一点良知做下些许善事,少赚一点黑心钱就有那么难?”

“你们这十一个人有一个算一个,谁敢拍着胸脯跟朕说,你们为了赚银子没有迫害过百姓,没有致使过一个百姓破产,最后走投无路的时候,要么悲惨死去要么落草为寇?”

“如果你们赚一百两银子肯拿过一两来造福乡里,朕相信从今而后指着你们脊梁骨骂的人要少很多,能拿出十两,你们就会成为百姓口中称道的大善人,拿出二三十两,没准你们就是菩萨活佛转世了,一百两银子赚七八十两难道还不知足?难道非要百姓掘了你们的祖坟才甘心?”

朱慈炯叹了口气,如果不是为了搞经济建设发展大明的商业帝国,让工商业彻底取代农业成为大明的经济支柱,他才懒的和这些奸商浪费这么多口水。

“朕和你们说的这些,你们听进去了也好没听进去也罢,朕都希望你们离开以后好好思量思量,但是你们应该知道朕的爱民旨意,今后若是还如以往那般为了利益让老百姓活不下去,那就是在挑战朕的底线,是想试试朕的屠刀够不够锋利,现在不说这些,你们都是商人,那么就在商言商,说说你们最关心的事情,怎么赚银子,怎么实现双赢。”

“你们都是富甲一方的巨商,朕就问问你们,在你们眼里这天下间什么行当最赚银子,不用拘束有什么说什么便是。”

众商左右看看,谁都没有先说话当出头鸟的意思,朱慈炯也不催,脸色挂着笑意品着极品贡茶显得很有耐心。

天子问话总没有不答的道理,约摸过了盏茶功夫,亢云易站了出来跪倒说道:“草民亢云易以为,不管什么行当只要经营得法皆有利可图,反之若经营不得其法,即便暴利行当也未必不会亏损。”

亢云易?平阳亢氏?满清时代的山西首富?朱慈炯笑道:“朕听说李自成匆匆逃离山西之时,将追赃助饷得来的银子至少千万两寄存在亢家,不知是否属实啊。”

亢云易涨红了脸半句话都说不出口……

“就算确有其事吧,有朕在李自成的这笔银子你亢家是不用还了,你也不用紧张,朕又没说要你分出朕一半。”朱慈炯话风一转道:“不过你这回答显然答非所问啊,朕问的是什么行当最赚银子,可不是问经营之法。”

亢云易松了口气,不过心里更加警惕,李自成寄存白银一千两百万两于亢家的事情几乎无人知晓,不要说是外界,就连亢家自己知道这件事的都不多,那当今天子是如何知道的,要知道如今的山西可还在满清的手里,天子的耳目难道已经渗透到了整个山西,不过好在天子没打算让亢家把银子吐出来,否则亢家真的要血本无归了。

“草民惶恐。”亢云易连磕几个头道:“若说什么行当最赚银子,换做往常当属贩盐,两淮盐业一本万利天下皆知,圣上革除盐业弊政,用竞标制取代盐引限定盐价,如此一来盐商制盐贩盐利润趋于正常,百姓无不称颂天子圣明,除了盐以外,草民认为如今最暴利的行当无过于开矿,金银铜铁煤等等矿山开采贩卖皆是暴利,但恕草民直言,大明禁矿以致私矿遍地,万历爷设矿监监督开矿以致民怨沸腾……”

“是官怨沸腾吧。”朱慈炯冷冷的插了一句道:“万历皇帝广设矿监,然开矿的收益并不大,固然其中收益被宦官侵占了一部分,但地方官吏一意阻挠才是根本,导致百姓与矿监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最后爆-->>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