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排油灯镶嵌在石道的两端,将狭长而又幽暗的石道映照的一片通明,石道通长近三里,连接皇宫后殿至大报恩寺,两头皆有千斤重闸,若不由外通过机关钥匙开启,就算用炸药炸只怕也要费上好一番手脚,而唯一的一把钥匙便在朱慈炯的手里。

这条石道是韩赞周调集上千罪大恶极的战俘花费近两个月的时间挖掘而出,挖掘成功以后,这一千战俘毫不犹豫的被韩赞周灭了口,为的自然是保守秘密,也让在宫里快要憋出病来的朱慈炯有个随时可以溜出宫散心的机会。

这两个月来国事烦扰,轰轰烈烈的肃贪风暴刮了整整三个月终于慢慢平息,无数屁股上面太脏的官员落马,就连五位阁老中的马士英和王铎都被牵连从此离开权力中心,对于刑部和户部的改制也渐渐尘埃落定,如今吏部正在候补官员当中挑选官吏前往各级衙门任职,内阁终于在天子的刺激下高效运转起来。

两个多月前,天子御书房痛斥天下读书人的话犹自耳边,以史可法为首的内阁再无不敢存有一丝一毫的懈怠,户刑二部改革已初见成效,天子交代的另外两件事,一是撤消锦衣卫二是废除屯兵。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下间接到命令的锦衣卫陆续进京,但没有任何一名锦衣卫能够踏入南京城半步,一入南京地界便直接被接进江心洲军区大营安置,然后按照天子钦定的标准进行考核。

不合格的待此事告一段落之后,统一发回原籍务农或是务工,天下建设风潮已经渐露端倪,无论如何也不会让这些人没了吃饭的手段而成为社会上的不安定份子,合格的则进行爱国主义和忠君思想教育,然后发放公安证件,发往各地充当公安系统成员。

最重要的事就是屯兵,屯兵制度是太祖皇帝亲创,为的是让各地的驻军力量能够自给自足,养百万雄兵而不会成为大明的财政负担,可以说设想是好的,可惜几百年时间过去了,屯兵早已名存实亡,数十万人空有‘兵’的名号,实际上早已沦落为最普通的农民,或者干脆直接成了各级屯兵将领的私家佃农,屯兵所占有的大量良田所产出的粮食,国家还拿不到一粒粮食的好处,全部被各级官僚侵吞成了他们的既得利益,对于废除屯兵,内阁还是非常认同的,文官群体也不会产生太大的反弹,因为落到大头好处的是武官,地方文官能从中获取利益毕竟还是少数。

如今河南、湖北、湖南、山西、山东乃至即将平定了陕西和四川,这些地方因为连年战乱,屯兵早已消亡,朱慈炯既然要废除屯兵自然不可能允许各地私募屯兵,空置出来的土地除了拿出一部分作为军田以外,其它的都返归于民顺便收取赋税。

废除屯兵最大的阻力还是南方数省,所以说朱慈炯心里定下的‘先让天下大乱继而再使天下大治’的天下战略还是很有先见之明的,如果不能将南方的门阀豪族连根拔除,那么他今后不管做什么事要推行什么政策,只要是从根本上触及这些人的利益就会遭受到强烈的阻力,于是到了那个时候再举起屠刀痛下杀手,倒不如先让南方乱上一阵,张献忠的刀如果借不了,朱慈炯就会自己动手,比如特别行动卫里面的那些满脑子只有血腥杀戮的家伙就是一把很不错的刀!

废除南方屯兵,最好的办法就是清查屯田,然后将这些屯田分发给原属屯兵耕种,如此一来得到好处的就是大明和原属屯兵,受损的就只有那些从屯田中获取好处的武官。

这些武官打仗的本事半点没有,可要论起祸害百姓本事个顶个的强悍,朱慈炯有心将其从上到下一体拔除,可也不愿意看到引起的变乱祸及百姓,所以当内阁呈上关于南方数省屯兵改制的奏章后,最终选择让内阁不必急于一时,什么时候对南方屯兵动手需等候他的通知。

内阁其实也是被天子逼急了,准备请旨让近卫军或是-->>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