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宣的话音刚落,便见赵良才气喘吁吁的跑了进来,一见天子那般模样,心里顿时咯噔一声暗道不好,急急忙忙冲到近前,手指飞速搭在朱慈炯的腕脉上,片刻后又撑开朱慈炯的眼皮,怔怔看了又看。

赵良才手臂无力的垂了下去,翻身跪倒,哭道:“陛下殡天了!”

徐丹、苗宣乃至寝宫里面的所有人尽管大多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可多少还抱有一丝侥幸,但赵院正这话一出,毫无疑问就是击碎了他们心里最后一丝幻想,整个寝宫内顿时哭声一片。

史可法等一干重臣焦躁不安的侯在殿外,寝宫重地无诏身为外臣岂敢轻入,现在寝宫内哭声传出,史可法等人顿时如泥塑木雕一般呆住了,难不成天子真的驾崩了?

这个念头一出便再难遏制,国难之时奉诏继位,练强军、驱外虏、平内乱,数番改革之举,虽让朝野议论尘嚣,但大明国库从此再无窘迫之忧,为民生、废苛政、罢徭役厉行种种,只为穷苦百姓能过上好日子,这样圣明独到的圣君千年难得一见,他们也正准备在如此圣明天子的治下,好好放开手脚大干一番,换回一个流传万载的青史美名。

可这一阵阵传来的哭声,无疑在宣告他们这些想法已是镜中花水中月,圣武大帝居然在自己的大婚之夜突然驾崩,先不去论圣武到底是如何驾崩的,作为成熟的政客,他们现在最需要面对和考虑的是圣武驾崩之后,政坛将会面临何等的腥风骤雨!

圣武大帝驾崩,摆在他们这些重臣面前的最重要的事情有两个,一是大行皇帝无子!淑妃几个月前诞下皇长女,庄妃半月前诞下皇次女,大行皇帝年不过十六,若非骤然弃世,日后何愁皇嗣,哪怕现在有一个刚生一天的皇子也是储君啊,正位大统依旧可以秉承先帝遗志,度过最先这段动荡时期,大明政局迟早也能渐渐归于平稳。

但是无嗣麻烦就大了,现在后宫中高阁老孙女敬妃已然有孕,但男女未知,就算是男的,等生下来起码还要七八个月,若是等下去,大明就要面临七八个月无君的局面!那么就需要扶植一个摄政王出来临朝。

如果不等就要另立新君,按惯例,新君人选当由皇室近支当中挑选,那么最合适的人选无疑便是万历帝之孙,福王朱由崧,但是福王贪杯好色、荒淫无度,朝野共知……

圣武皇帝继位之后虽多有收敛,但焉知是不是故作姿态,因为现在官场几乎都已经认定福王无故被殴,就是因为其好色才被今上利用,现在圣武弃世,若是让福王正位大统,天知道福王会不会故态复萌甚至变本加厉,这样的君王坐在帝位上,只怕大明离国将不国也就不远了。

但若是不立福王,就要选远支,比如桂王、鲁王皆有贤名,但因是远支,正位大统名不正言不顺,会留后人话柄不说,严重者甚至会造成朝堂分裂,这可是党争的前兆啊。

当然最主要的是第二点,军队!大明九支大军唯一效忠的对象只是当今天子,他们支持谁才是决定性因素,而且九军中杨衡、顾俊、许景都是外戚,赵吉祥、李丰算半个外戚,这些人是不可能答应文官从皇室中挑选外王入主大位的,因此他们肯定要等高敬妃临产,若是高敬妃诞下的又是公主……

那么外王入宫已属必然,这个时候军队会支持谁?大明九军互不统属,若是意见不一,进而刀枪相向,那对于现在刚刚恢复了些许元气的大明来说,无疑将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史可法一时间觉得头大如斗,但更愤懑的是,今上好好的怎么就撒手人寰了,还是发生在寝宫夜宴之时,难不成与新后有关?想到这里,史可法目光狐疑得看向魏国公徐弘基。

十月的天气已微微带着一丝凉意,徐弘基的脸上却是满脸大汗,也不知道是跑过来累的还是给急的,宫里传来哭声,他-->>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