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已近黄昏,热闹喧嚣的秦淮大街上更显繁华,酒楼、茶馆乃至青楼处处人影如织,一派盛世气象。

哪怕最底层的小民都知道,因为圣武皇帝南都继位,整个天下在驱逐满清、大败李自成、赶跑张献忠之后已然渐渐有了万象更新的气象,就好像依附在大明身体上的三大毒瘤一朝尽去,整个天下都开始恢复了勃勃生机。

南直隶等地没有经历过兵灾,本就是盛世繁华之地的南都更添了几分纸醉金迷,秦淮河上一到夜晚,便能点亮整条河的画舫,梅山镇上数十万工人忙忙碌碌的身影,南直隶各处兴起的建设风潮,无不印证了大明即将迎来远超历代的圣武中兴。

史可法坐在轿子里,今天本是休沐日,然而终日为国事操劳的他又如何能有心思和时间好好休息,辰时过后约好的各部阁大臣便联袂而至,谈论的话题还没进行一半,就被房天禄带来的消息轰的两眼发昏,派出上百兵丁查探消息真伪,最终确定张献忠的义子张定国确实流窜到了四省,屠杀了近千豪族!

史可法一开始很是震惊甚至感到不可思议,大明新军无与伦比的强悍战斗力,早就在这一年多的时间内通过一连串大捷得到验证,张定国区区五千兵马能突破六七万新军的封锁,然后还能面对追击,大摇大摆的血屠数十府州?这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荒谬到了极点。

史可法能在四十岁出头就熬到内阁首辅的位置,里面固然有机缘巧合的成分,但不要忘了,崇祯当朝甲申之变前,史可法就已经是南都的兵部尚书,与镇守太监韩赞周、掌控南都防务实权的钱谦益并列为南方三大实权人物,这样的人物若是没有心机没有手腕,怎么可能做到兵部一把手这样的高位。

所以史可法证实了四省之事以后,也就心里面说了一声荒唐,表面上稍稍震惊了一下,便立即意识到四省惨案,其实就是天子给他完成政策推行的最大助力,因为他永远不会忘了天子对他说过的那句话‘为了天下大治,即便先让天下大乱又何妨’,有了这个认识,史可法又怎么可能傻不拉叽的去咬着两军主将不放,徒惹圣心不愉。

所以内阁五老很快达成共识入宫面圣,入宫绝口不提严惩二帅之事,事实上他们就算是有心惩戒,也是无力,这一点如今身为军部尚书的史可法最是感同身受,最后内阁取得了极其满意的答复,也就是史可法如今攥在手里的圣旨。

离开御书房回到内阁以后,五位阁老又磋商了一下近期有待处理的国事,其余四老相继离宫回府,唯有史可法将手头上有关矿改的文案处理了一番以后方才离宫。

今天史可法约了现如今南京城里显赫到了极点的魏国公,以及福王爷二人前往秦淮河畔的八仙居饮宴,对于矿改,史可法有自己明确的思路,也非常清楚南京城里如今的暗流涌动,他很清楚想要将矿改顺利施行下去,阻力不在文武百官,而是在于权贵勋戚!

文武百官有的身后有家族依仗,但更多的是无根之萍,他们不似勋爵,有祖先的功绩作为护身符,就是今上也不可能等闲视之,他们知道反对天子之政的后果是什么,那是寒窗苦读十余载,一朝尽付流水中,严重点甚至是抄家夷族,反对盐政的那数十官员就是前车之鉴。

所以就算官员反对矿改,在史可法眼里声浪绝不会太高,内阁的态度已经决定了这部分官员的反对不会有丝毫效果,至于暗地里面有小动作的官员,如果触及史可法的底线,他的手里可还有天子剑!

至于王公贵族,史可法在今天入宫之前还没有太好的办法,所以他约请了福王和魏国公。

福王爷是当今皇室最近的血统分支,福王本身更是今上的堂叔,史可法认为只要能说动福王,由福王出面的话,那么他进行矿改的时候,至少亲王、郡王之一块的阻力要-->>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