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商贾进入金陵,无数显贵蠢蠢欲动,既然大势不可阻挡,那么就要在大势当中分取一杯羹,才最符合当前的利益。

之所以会涌入如潮一般的商贾,除了矿改招标以外,还有三大工程的竞标,内阁所属机构经过数十个日日夜夜,总算是将三大工程的细节全部拟清,竞标将于正月二十日矿招结束后的第五天正式开启,这里面蕴含的商机比起矿招不知道强了多少倍。

商人都有自己的算盘,可在看到三大工程的张榜预案之后,还是不由自主的倒吸一口凉气,天子的手笔之大,用直冲苍穹来形容都不为过,这需要多少人力,需要多少现银流,数量之大,即便是一等一的巨商,默默盘算之后都觉得脑仁生疼。

若是有谁能一口吞下其中之一,十几二十年后能赚的银子,只怕用富可敌国来形容都不过分,当然想要成为全工程总包方,完全不存在半点可能性,就连已经决定狠狠插上一脚的中山王府都没有这种魄力,何况其它?

现在全天下最忙的机构不是内阁也不是财政部,而是大明联合人民银行!

矿改招标、三大工程涉及的资金量堪称恐怖,财大气粗的豪商自然想要尽可能的多吃下一些,而财力稍弱的就算包下一两处矿山或者承包一段官道的建设都稍显吃力,至于大桥修建,可不存在分段,要投标就是一座大桥,这需要多少现银,谁的心里大致都有一本账,毕竟任何一个商人都知道现银流的重要性,没有任何人敢于一次性孤注一掷般的投入,万一有了变故,等待的很有可能就是灭顶之灾。

但有银行在,这些许问题差不多尽解,如今人民银行已经铺设天下,天下各县皆有分号,原本的哪些私人钱庄早已纷纷倒闭,论竞争力谁能和国家机构相提并论?就算是利率比银行一样甚至更低,商贾们的选择也只会是银行,因为这一年多以来,银行的信誉早已深入人心,更何况万民称颂的圣天子更是银行最大的股东,自然也是银行最强有力的后盾。

但即便是以人民银行的财力都觉得负荷太大,虽然有天子的金库作为储备金,甚至还可以印新钞,但为了防止通货膨胀,银行只能有限度的发放贷款,否则通货膨胀引发挤兑,储备金根本不足以维持,到时候就是信用破产,银行倒闭,这个责任没有任何一个股东能够背的起,如果真因为肆无忌惮的发放贷款,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各大股东相信,震怒之下的天子一定会举起手里的屠刀,将他们杀个干干净净。

尤其是晋商对此更是心知肚明,天子赦免了他们身上的叛国大罪,是因为觉得他们还有利用价值,这个价值不是财力而是信用,信用如果破产,让新钞沦为宝钞一般的下场,天子只能用他们的人头去告慰天下被牵连的百姓。

所以这次人民银行只打算发放二十亿的白银贷款,当然这款银是用银票和新钞支付,对此各大商贾没有异议,银票就不说了,新钞他们都见过,那种防伪技术简直就是神技,虽说新钞如今还没有普及天下,但至少在南直隶这一块已经完全体现出了其坚挺的购买力,当然也是因为没有商铺敢于拒收新钞,商法新规,拒收新钞的商铺一律禁止开张,有此政策在,新钞推行天下无非就是时间问题罢了。

对于新钞的各项政策比比皆是,比如税务部征收税收以新钞优先,新钞去银行兑取白银不存在任何阻力,新钞破损可以前往银行无条件兑换新币等等,人都有一个适应过程,只要新钞能够一直坚挺下去,那么久而久之普天下的百姓自然会更喜欢轻便的纸币,而渐渐排斥沉重的铜钱和不方便的银两,让纸币成为大明的主流货币。

二十亿贷款,看起来不少,可想要从银行贷款的商户数以千计,就算是均分每户能贷到的款银不过数十万两,稍微有点实力的商贾,谁没有几十上百万两银子,这点贷-->>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