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之中不乏饱学鸿儒,平日里张嘴闭嘴圣人之言,有事没事自我标榜,但你们可知,朕为何要大力发展新学?因为大明如今正在经历三千年未有之变革,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巨大改变,时代在进步,如果你们还是只知道死读书,读死书,不知变通,那么迟早会被时代所摈弃,成为非但对大明无益甚至有害的腐儒!”

五位阁臣脸色很是难看,天子评价儒家士子已经不是第一次以腐儒称之,他们日以继夜的去完成天子交代的事情,为的就是想要改变天子对于儒家的看法,如今看来效果近乎于无啊。

朱慈炯寒声道:“朕知道诸位爱卿多有不服,毕竟你们都是寒窗苦读那么多年,都是百里甚至千里挑一,大考之后跃过龙门,才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这个位置,论道德文章,论填词作赋,你们比起谁都不差,但是朕今天不考道德文章,朕只教你们实务!”

“诸卿都是位列朝堂的高官,你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关乎百姓民生,然而……”朱慈炯一指火车道:“这是什么你们以前可曾知道,又可曾关心过,你们关心的是朕在梅山投入了金山银海,却以为是打了水漂,即便朕方才说了此车之用途,诸卿嘴上不说,心里却是嗤之以鼻,一百万个不信,朕也没指望你们会信,因为事实永远胜于雄辩,汤官正。”

“臣在。”汤若望原本看向火车的目光中隐隐泛起一股非同一般的神采,他相信如同神明再现,下凡来拯救大明的圣武皇帝绝非是空口大言之人,但天子所言又实在太过惊世骇俗,便是他一直以来学习研究的机械力学,想要做到这一点,也几乎没有半点可能!

朱慈炯面露微笑道:“汤官正与朝堂上的诸位臣工最大的不同是,你不但在神学上的造诣颇深,在数学、天文学、地理学、机械力学、化学同样也有建树,诸臣都是大儒,作作锦绣文章,吟诗作对没什么问题,可在其它方面,与汤官正相差实在太远,不知以汤爱卿的眼光对此火车有何看法。”

汤若望正色道:“若陛下所言皆能实现,当为主降神迹于世间……”

“套话虚言什么的就不用说了。”朱慈炯道:“朕尊重你们这些传教士的信仰,故而朕会在这金陵建教堂,让你们可以自由传教,朕治下的百姓是信佛、信道还是信主,朕皆不会干涉,但此火车乃是实务,朕务实不务虚,因此你只管说说你的见解,其余的对天主信徒去说便是。”

汤若望脸色赫然,作为一个立志要将天主的光芒照耀整个东方的传教士来说,汤若望最希望发展的信徒自然是至高无上的皇帝,如果圣武皇帝能够信奉天主,以圣武帝在民间的威望,天主的信仰必将遍及大明任何一处角落,只可惜,这位年轻的天子,对于信仰有着非同一般的豁达,但若是想让其信奉天主,看样子可能性极其渺茫啊。

“依微臣之见,能为这辆火车提供动力的应该是这截车头,能带动这么庞大的车厢,运载数以百万石的粮食,应该是将机械力学的原理发挥到了极致,臣未能亲眼见到此车提供动力的方式,是以不敢太作妄言。”

朱慈炯呵呵一笑没说什么,正如后世点评的那样,中国古代的儒家文臣,绝大多数都是一群思维僵化,不知变通非要自诩为道德君子的老顽固,他们之所以喜欢墨守成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认定一切新兴事物都是难登大雅之堂的奇技淫巧,他们很难接受改变,这种情况如果遇上开明的君主或者是积极向上的王朝,弊端还不明显,但是……

蒙元入主中原,人分三六九等,整个民族文明大幅度倒退,大明恢复河山,让大明的脚步再一次超越整个世界的文明洪流,但满清窃取社稷,为了不步蒙元的后尘,闭关锁国、愚昧世人,终于让华夏文明在历史最关键的节点上落后于整个时代,当国门被洋夷的舰船厉炮轰开,等-->>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