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炯如今的心态是越早把这五位使臣打发回国越好,现在摆平了爪哇料理了吕宋,剩下的安南、暹罗和寮国的使臣就没那么好打发了,因为这三国已经切实感受到了来自张献忠匪军的威胁,前来大明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求救,朱慈炯有必须要出兵的道义,却无论如何都没有出兵的理由,因为这本身就是他一手促成,同样是他愿意看到的结果。

朱慈炯幽幽叹息道:“张献忠兵锋南指,东南诸国如芒刺在背,这一点朕也是感同身受啊,只是诸位又可知大明的难处,朕的难处?”

三国使臣知道这话是对他们三个说的,却没法开口,只能一个扑倒在地,以此来表明各过各国的态度。

“先帝在世之时,大明内有遍地流匪,外有强敌环伺,朕继位之初真可谓处处如履薄冰啊……”

史可法眉毛情不自禁的跳了跳,没继位之前,你就设计坑了自己亲王叔,为了银子一个恶迹不多的盐商被你满门抄斩,这叫如履薄冰?登基之处,为了震慑天下,愣是诛灭四镇,玄武门外到如今都还阴风阵阵,那一段官道修建都没人肯承包,最后只能工部自己招募劳工,这也叫如履薄冰?

“朕费心费力,无数个日日夜夜通宵难眠,最终也只拉扯出了一支六七万的新军,可朕当时的敌人有多少,雄心勃勃杀进关内号称‘国战’的建虏八旗二十余万!一心想要取大明天下而代之建立新朝的顺匪李自成,带甲兵勇三十余万!据四川自立为王,麾下战将如云雄兵二十余万的张献忠,还有天底下数不清的山贼乡匪……大明有什么?朕有什么?唯一有的仅仅只是六七万匆匆成军,毫无实战经验的新军,说真的,新军连战连捷大出朕之预期,只能说是天不欲亡我大明社稷罢了……”

史可法垂首沉思,尽管不太明白天子为什么会当着几国使臣翻开这段历史,但这段历史他确实在闲暇之余回味过无数次。

甲申前后,大明的局势当真是恶劣到了极点,大明的敌人全部加起来军力接近百万,而当时大明能依靠的唯有五镇,这五镇最强悍的左良玉号称拥兵二十五万,其实也就是学李自成的流寇作风大量裹挟百姓,想要通过战火来洗涤出一批能堪用的兵罢了,真说起来大明真正能够发挥战斗力的甲士绝对不超过十五万!

而这十五万大半还是国内乱匪的手下败兵,不说遇敌之时一溃千里,至少士气不振是可以肯定的,内部主帅还颇为不合,黄得功与高杰甚至还大打出手,可以说那段时期,新立的圣武朝满朝上下,对于未来的局势是悲观甚至是绝望的。

所以才会有联清平乱之议,甚至于朝堂下面言及遣使北上和谈划江而治的言论都不绝于耳,更是没任何一人看好今上以流民为基,如同儿戏一般匆匆编练出来的七万新军……

但是偏偏今上愣是以这七万新兵为基成就了一个又一个至今想起来都难以置信的奇迹!

大明浴火重生,天下万物复苏,各行各业井然有序,国库充盈、百姓富足、万民称颂,今上做到这一切仅仅只用了不到三年!

天降的神圣,盖世的雄主,大明何其幸甚!

朱慈炯自不知道堂堂的大明首辅面无表情的坐在哪里,神魂却已经飞到了九霄云外,兀自感叹道:“直到今日,朕治下万里疆域,数千万子民,然而常备军力却还不足四十万,分驻各省尚且捉襟见肘啊,去年秋季,张献忠这老贼就是看准了朕的军力不足,悍然派遣其义子率数千兵马肆掠大明云贵两广四省,化整为零两个多月内灭门千户,近二十万朕的子民死于这场屠杀,比起东吁如今的惨状、损失,犹有过之啊。”

“在那以后,朕也是痛定思痛,毅然扩大征兵规模,只不过新征入伍的新兵要想派上用场,保守估计也得一年以上,东吁王朝虽对大明不恭,可朕也-->>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