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是活着还是殉国,寻常百姓根本不关心,他们关心的是现在坐在皇位上的只要是圣武大帝就行了,因为圣武大帝爱民如子,是一位心里真正装着百姓的好皇帝,只要圣武帝在位,他们就能吃得饱穿的暖,日子越过越好,仅此便已足够。

崇祯活着又能怎样,治国十七年,天下祸乱不止,百姓民不聊生,这样的皇帝就算活着归来,看在他是圣武帝亲爹的份上,去颐养天年也就是了,想要夺回皇位?那还真得问问他们手里的锄头、镰刀愿不愿意!

是以,当崇祯帝未死的消息传出以后,酒楼茶肆里面虽不乏议论之声,但若说引起多大的波澜倒也未必,即便是儒家臣子当朝的官场态度也极其漠然,食古不化的大臣这几年要么被清理出了朝堂要么被边缘化,整个大明官场呈现出一副欣欣向荣的气氛,议论起崇祯被俘一事,最多也就是以西狩带过,然后竭尽全力的去美化歌颂崇祯帝在顺贼巢穴如何进行不屈斗争的故事。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崇祯帝未亡一事的风声业已慢慢平息,民间议论的焦点已经集中在另外一件亘古未有的大事上面。

圣武四年三月,圣武帝颁布大诏,内阁阁臣将由满朝四品以上大臣通过选举产生,额定九人,每次选举产生之阁臣任期五年为一届,任何人担任阁臣的时间不得超过三届十五年,任职期间,因诸多因素离开内阁者,按制递进入阁,是为内阁选举制!此制非万世不易之法,后世之君可以此制为本……

“天子推出这内阁选举制委实高明无比啊!”

状元楼内一张桌子上,两名士子对酌,如今这状元楼生意极其火爆,谁让状元楼的东家出了一位娘娘呢,不少士子犹记得上元节那一夜,状元楼前刘老爷三灯招婿,一位落第士子智压所有在场读书人的场面,原本以为刘老爷终于寻得乘龙快婿,择日说不得也要上门讨要一杯喜酒喝喝,没想到不到一个月,那位刘小姐因为其叔的缘故,尽然好命进宫成了娘娘,当真是三生三世修来的服气啊。

“谁说不是呢?”对坐的士子已经有些醉眼朦胧,道:“古往今来出了多少把持朝政的权臣,如哪蔡京几起几落,门生故吏满天下都是,还不就是因为他秉政的时日太长,内阁阁臣由百官推举,能胜任者自然皆是德高望重的大臣,关键是即便连任也最多只有十五年身在中枢的机会,此举比起太祖皇帝废除丞相还要高明的多啊,以后的阁臣若再想如当年张太岳那样只手遮天,只怕就没那么容易喽。”

“宁兄此言不差,只可恨史老贼由天子钦定为三届内阁首辅,不参加前三届的内阁选举,如此一来史老贼尚可主持中枢十五年,想想都让人气闷不已啊。”

“赵兄慎言啊,今上信重史可法岂能无因?”

赵姓士子冷哼道:“自然有因,今上雄才大略乃是千年难出的绝代英主,胸有韬略决胜千里,然终归年不及二十,如何能有那么多酷厉手段,如那王室优待之政,这天下都是朱氏先祖传承下来的,子孙能得恩惠何足为奇,史可法因为被刺,寻不着正主,便公报私仇,王室几乎是遭了池鱼之殃,难不成这也是天子的主意?若说不是史老贼怂恿,赵某绝难相信。”

宁姓士子苦笑道:“赵兄此言差矣,王室子孙延绵百万,已然是大明难以承受的巨大负累,天子深知其中之弊,故而颁推恩制,为的就是不想让住朱家子孙拖累了全天下的百姓,此举功效当下不显,然千百年后,后世之君岂能不知此制实乃革天辟地般的德政。”

“道不同不相为谋!”赵姓士子抛下这么一句话拂袖而去,留下

宁姓士子一人独饮苦笑不止。

这样的市井议论处处可见,不管话说的有多么惊世骇俗,百姓也都见怪不怪了,但最集中也最容易产生分歧的还是史可法-->>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