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那一条铁路自然是重中之重,各大省府的督抚已然为此吵成了一锅粥。

铁路的便捷如今已深入人心,千里遥途朝发夕至啊,谁不愿意拥有这种省时省力的运输利器,只可惜僧多粥少啊。

大明境内如今的炼铁炼钢厂如同雨后春笋一般接连涌现,大明每年的钢铁生产总量一直节节拔高,铁轨的制造工艺虽不复杂,但要求同样颇高,想要简单仿制铺设很有可能会为今后的通车事故埋下巨大的隐患。

故而想要铺设铁轨,有一个硬性条件就是铁轨必须是梅山出品!否则不给火车头……

目前各省尽管还没有实现财政独算,但境内愿意出资赞助的豪商巨贾不在少数,毕竟火车的通行对于他们的运输便利性太大了,联合出资修铁路完全心甘情愿,没有半分勉强。

只可惜各省就算把全境都铺满铁轨,就算生产出成百上千节车厢也是白搭,任你如何仿造,火车头想要弄出来可能性无限接近于零,所以现在梅山镇内各省官府、商贾代表比比皆是,为的就是购买铁轨,早一日实现境内通车梦想。

但是可惜,梅山镇尽管每年的钢产量极其恐怖,但制造铁轨的车间并非梅山镇的重点,大明需要用到钢材的地方实在太多太多了,不要说现在梅山镇只有两座炼钢厂,即便规模扩大十倍,对于市场的需求量也远远无法满足,这个时代的钢厂受技术条件的制约同样巨大,赵立功想要在重生的有生之年,让大明的钢厂量达到后世二十一世纪初水平的一半,当真是任重而道远。

也正因如此,梅山镇的主要收入来源已经不完全依靠国库供给,镇上的所有消耗已经超过五成由出卖钢材进行自给,假以时日不难实现自供自给,乃至盈利,可以说梅山镇的出现,让大明官民看见了工业兴国的曙光,而现在则是看现了工业富国的希望。

工业资本主义萌芽已然在大明的土地上初露峥嵘。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