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惭愧道“微臣失言了,只是想要返都的官员旧事重提,说陛下五年前便说过五年后再商议返都北京之事……”

朱慈炯笑道:“朕五年确实说过,但说的是商议不是确定会返!如今这金陵城已然成为大明的经济、文化、商业乃至军工业的重心,返都北京再兴建设岂非是清盘重来,朕事务繁多,怎会愿意将精力消耗在返都之上。”

史可法已然明白天子已经彻底绝了返回北京的念头,心里自然也有了计较。

“当年成祖皇帝迁都北京,有‘天子守国门’之深意,然时移世易,太祖皇帝驱逐蒙元复汉家山河,然元庭虽被逐但终究未灭,栖身关外时有觊觎中原之心,成祖皇帝雄才大略,故有五征蒙古,消灭残元之壮举,那个时候南京地处内陆,若是定都南京对于扫平蒙古的大业多有不便,故而迁都北京乃世事之所需,但如今呢?”

朱慈炯笑道:“如今天下已平,关外群丑对大明新军闻风丧胆,岂会再有寇边犯境之胆!更何况如今辽东尽复,朝鲜等地亦已归于大明,大明已无当年敌寇犯边之忧,既如此,又何须天子亲镇国门!”

“国门者,国之门户,以如今北京的地理位置已然是大明之内腹,自不能再算其为国门,真要以国门论,朕倒以为这南京更适合作为国门,如今西方列强已然开启大航海时代,用不了几年时间,大明与外邦之间的接触将会越来越频繁,南京地处临海,正可成为外邦云集交流、贸易之盛地,朕又何苦转移重心,徒增烦恼,史卿以为然否?”

史可法连忙道:“陛下深知灼见,微臣自愧不如……”

朱慈炯呵呵笑了笑自嘲道:“其实说起来,北京风沙太大,气候不及南方温润舒适,也是朕不太愿意迁回北京的原因之一,不过这也只能和史卿说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管心里有几分感动,总之史可法脸上立即浮现出一副感激涕零的表情,天子这话且不问有几分真几分假,但话已经出口,他身为臣子若是无动于衷,难道是要将天子这番推心置腹的话当成耳旁风?

“其实,这朝野之间议论返都的言辞,朕早有耳闻,本不甚在意,但民间似乎现在流传一种说法,倒是让朕不得不正视!”

史可法心里咯噔一下,立刻想到了一种可能,脸色顿时难看了三分。

“有人议论,战国时期楚威王觉得金陵王气太盛,故而挖玄武湖以泄王气,秦始皇统一六国定都咸阳,也曾有方士说这南京王气太烈,几百年后必有王者出,始皇担心几百年后诞生的王者会取代大秦得天下,故而采取方士之言,挖断了紫金山,取意斩断龙脉之首,同时还在紫金山内埋下诸多的金玉宝物,言称金玉可镇龙虎,南京金陵之名由此而来,只是始皇尚且不放心,故而又挖了这十里秦淮再泄王者之气,只是可笑又可悲的是,始皇做了这么多,为的便是能让大秦帝国千秋万代永世相传,可事实是大秦二世而亡,何也?”

“秦亡亡于暴政,亡于赵高、李斯为免杀身之祸,篡改始皇遗诏立胡亥为帝,与南京有没有王气,与号称已然被断绝的龙脉又有什么关系?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一个皇朝想要长治久安,想让社稷万代永传,唯一的办法就是恤民!百姓安居乐业谁会造反?嫌自己的脖子比钢刀硬吗?只要大明后世君王能如朕这般体恤民生之多艰,即便武将拥兵谋反,不也是无根之萍,自取灭亡?故而,在朕的眼里,所谓金陵王气被断之说不可不信,但不必尽信更无需以此作为王朝更迭之借口!”

史可法一愣,原本以为天子对金陵龙脉被断的说法定然是嗤之以鼻的,没想到天子竟然会说出不可不信的话来。

确实,朱慈炯重生之前对这种说法全然是不信的,但有了石传风这堪称逆天的恐怖-->>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