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皇太子 第646章 大航海时代(中)(1/2)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这应该是一个大方向,张正卿没有动笔,而是在细细琢磨天子出此考题的真正用意。

如果从战略角度考量,那么由第一舰队灭荷兰、英吉利舰队,对于大明海上力量崛起的角度进行阐述应该可以,从第一舰队远渡重洋剿灭西贼出发来论述大明平定崇祯朝最后一股乱军势力似乎也可以,当然如今第一舰队驻泊泉州,大明新旧势力之间是否会发生碰撞来发表观点也同样可行。

这几种观点也是目前正在考试的学子最为倾向的论点,但不管从以上哪一点出发,都离不开一个主题,就是征服!

张正卿认为天子出此题的用意绝不会这么简单!

贸易!

张正卿脑子里面突然划过一道闪电,天子重商,继位这七年以来,几乎不惜一切发展工商业,扶持商贾的政策更是层出不穷,甚至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大明圣武朝的商人经历的已然是他们最美好的时代,地位大幅度提升的同时,遭受官府盘剥的事情也降到了最低。

甚至于,天子本身就是大明朝最大的商贾,撇开吸金能力堪称恐怖的联合银行四成占股以及新兴的三大银行以外,隶属于天子名下的产业已然到了恐怖的地步,张正卿甚至能断言,即便是天子自己都未必完全清楚自己名下的产业到底有多少!

也正因如此,大明商业以一种恐怖的速度极速发展,随着三大工程的动工,大明这几年间诞生出的巨贾豪商更是数不胜数,而商业的兴盛进而带动市场贸易的兴旺,百姓也因为有工可做,有小生意可以尝试,让万民的生活水准比起大明任何一代都要富足的多。

大宋为什么富,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商业的良性发展,但如今的大明圣武朝,若论商业规模已经不知道甩了大宋多少条街!

张正卿之所以会想到贸易上面,是因为从航海联想到了大明第一舰队剿灭荷兰澎湖舰队,在罪渊中当着荷兰使节的面处决十七名荷兰人,而在这之后,几乎让所有人意外的是,荷兰使团并没有气愤返国,而是堂而皇之的在金陵城与外交部谈起了生意,并且最终还达成了共识,签订了合约……

随之而来的便是便是大明周边的数十小国,相继派出使节前来金陵与外交部磋商,达成商贸协议,而这些小国,八成以上来自海外!

如此一来,因为合约的签署,大明的海贸必将得到长足的进步,国内贸易也将因为海贸的骤然开启再一次攀越巅峰!

如果说圣武大帝纳哈萨克汗国之土,纵容满清征服朝鲜,纵容张献忠肆掠东南的意义是为了夺其土御其地,是武力征服,那么海洋贸易则是以商业手段控制其它小国的经济命脉,让这些国家长久依赖于大明的商业供给,一旦失去这种供给,很有可能导致国内经济崩溃,成为大明除了武力征服以外,最强的制裁手段!

张正卿不知道自己猜的对不对,但还是情不自禁的打了一个冷颤,如果猜的不错,天子的手段之老辣简直骇人听闻,至少如果不是因为这道试题,就算他张正卿才高八斗,学冠天人都不可能想到这一方面去……

他张正卿的才识与天子伟略这么一比,简直就是以萤火比皓月,完全没有半点可比性啊。

不过想明白了这一层,在张正卿的眼里,大航海时代这五个字完全可以理解为海洋时代的来临,对于大明的贸易将会产生什么样的重要意义!

有了这个大方向,等于是破了题,张正卿不再有半分犹豫,只要有思路,行文这种小事自然不可能拦倒他这个通读经典的儒生。

第三场考试,只有三个时辰,很多学子在看了题目之后,稍稍理解便直接下笔,甚至做完了卷子离开考场的时候张正卿都还没动笔,然而这一动笔便有如神助,不到半个时辰,便挥毫洋洋洒洒写下一篇-->>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