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武七年正月十六,整座金陵城旌旗蔽日,数不清的近卫军、禁卫军出动,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将紫禁城通往孝陵的官道防卫的如铁桶一般。

礼部官员更是忙的不可开交,天子不按常规出牌,将原本定在圣武六年冬至日祭祖的日子愣是延迟到了今天,害的他们几乎年都没过好,礼部尚书钱谦益于皇宫夜宴之后正是致仕告老,新任的礼部尚书冯国治原本是礼部左侍郎,熟悉一切规制,倒也没有忙中出错,不过话又说话来了,国之大事,在戎在祀,若是祭奠孝陵这样的大事都能出差错,只怕他这个刚上任的礼部尚书,也该下野去喝西北风了。

巳时,紫禁城城内缓缓使出一行车马,上皇、上后车驾位于最前,天子銮驾紧随其后,銮驾内,圣武帝后携太子端坐其中,至于后面的车驾则是皇子、皇女以及诸子女之母妃。

孝陵乃大明开国太祖洪武皇帝与孝慈高皇后的合葬陵,位于金陵东郊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茅山西侧,南邻梅花山,气势雄伟,远超历代。

圣武皇帝乃民间公认之神圣临凡,大明社稷中兴圣主,此番祭奠孝陵,祈盼大明永绝天灾,天下风调雨顺,大明气运千秋不绝,国祚万代不灭,意义自是非凡。

洪武皇帝驱逐蒙元,复汉家河山,武功可比秦皇汉武,功绩不输唐宗宋祖分毫,乃五百年难得一出的盖世圣君,即使魂归苍穹,阴灵亦庇护大明世世代代,故而方有圣武大帝末世而出,拯救大明将倾之大厦!

孝陵卫原本也有五千兵马,不过自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之后,孝陵卫兵马便逐渐递减,兵力最少时已然不过千,即便这千余人马也和其它卫所如出一辙,早已经沦落为在紫金山下耕地的农夫。

朱慈炯继位之后,裁掉屯兵,废除兵籍,孝陵卫自然不会幸免,如今的孝陵卫已经更名为孝陵驻防营,直属近卫军管辖,共计四营兵马,分驻孝陵四方,大越两千人马,几乎都是由各野战军退役的士兵组成,皆为一时之悍勇!

“万岁!万岁!万岁!万岁……”

紫金山山下,朱慈炯携皇室成员下了车驾,朱慈炯搀着崇祯上皇,徐后则搀着周上后,太子殿下自有大伴抱着,一步迈上黑毯。

整座紫金山仿佛随着这一步都变的肃穆了三分。

过下马坊不久便看到一块石碑,名为‘神烈禁约碑’,乃崇祯十四年所立,上刻碑文禁止损坏孝陵及谒陵的有关九条禁约,随后便是大金门,又称四方门,大金门正北二十余丈处有碑亭,亭内有神功圣德碑,乃是永乐十一年成祖皇帝为太祖撰述的歌功颂德之圣碑!

过了御河便是神道,神道两两有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六种石兽。

狮为百兽之王,显帝王的威严,乃皇权之象征!

獬豸是一种神兽,独角、狮身、青毛,秉性忠直,明辨是非,它能用角抵触有罪的人,以示刑罚!

骆驼乃是沙漠之象征,寓意大明疆域辽阔,君王威镇四方!

大象是兽中巨物,它四腿粗壮有力,坚如磐石,表示国家江山的稳固!

麒麟是传说中的‘四灵’,即麟、龟、龙、凤之首,它是披鳞甲、不履生草、不食生物的仁兽,雄的叫麒,雌的叫麟,象征“仁义之君”和吉祥、光明!

马,在古代是帝王南征北战、统一江山的重要坐骑,立在御道,宣示太祖皇帝赫赫武功!

六种石兽每种两对,每种石兽两跪两立,夹道迎侍拜祭孝陵之人。

石兽尽头,神道折向正北,便是棂星门,两侧置石望柱和石人,望柱之上雕刻云龙纹。通常望柱均置于神道的最前面,望柱之后便是东西相对而立的翁仲,有武将、文臣各两对,共有八尊!

朱慈炯-->>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