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现在才禀”

  “先皇曾令微臣调查怀敬王渎职案,可先皇去得突然,案情尚未查清只能不了了之。”

  皇帝轻笑道,“你的意思是继续追查肖何,别以为朕不知你做的好事,未以谋逆罪惩处你,是因为你和二弟没能得逞。怀敬王与你,你觉得朕会看重谁”

  肖何急忙双手伏地重重磕头,“皇上明鉴,可微臣仍旧认为怀敬王有意激怒先皇,皇上有所不知,此前先皇命在下调查的不止是怀敬王渎职之事,其另有隐情。”

  皇帝冷眼蔑视,“什么隐情,父皇已逝,你怎么说都成。”

  肖何心急道,“皇上若不信,可召怀敬王府上的御厨问。先皇早就疑心怀敬王图谋不轨,直都有派人暗留意王府,且先皇极度怀疑前朝皇子尚在人世。”

  皇帝惊愕,问道,“先皇为何将如此重要的机密告诉你,朕为何只字未闻”

  “事情还未调查确凿,不宜惊动,所以微臣才将整件事联系在起,怀敬王藏匿前朝皇子,图谋光复大齐,在行迹败露前先行下手,先皇想必也没料到怀敬王胆敢弑君,切来得措手不及,皇上才对此事所知,而这也是怀敬王最想看到的。”

  皇帝愁眉凝重,几乎要被说服,再三思量还是相信自己亲眼所见,“当日在二弟府怀敬王救过朕,替朕挡了剑,朕不信渊澄会造反,依你所说,他谋划这些不止两年,二十多年前他还是个孩童,你那时候有这般深的城府”

  肖何哑口,他那时可能在某个荒地玩泥巴,转而又道,“只怕万,请皇上细想,微臣的推论哪件不是合情合理,若不然如何解释先皇病体康复当又再度猝然风,逆党的奏疏或许是其个原因,可奏疏是如何传到御史台的,背后肯定有人作为,退步来说,先不论奏疏真假,那么谁会这么做,目的又何在假如是怀敬王,皇上不觉得切顺理成章吗”

  肖何急于求得认同,把问题股脑抛出,皇帝听得犯糊涂,深深皱着眉盯看他。

  肖何小声接道,“如今朝野上下都在传奏疏的内容,皇上不妨召见几位。若任由谣言传开,于国不利,于皇上不利。”

  “皇上如纠结怀敬王替您挡下剑,反过来想,也许二皇子本就冲着怀敬王去的呢”肖何察言观番,又追了句。

  皇帝左思右想没琢磨出个所以来,最后见肖何如临大敌般正容亢,为谨慎起见便发下话,“此事有待查证,你先把所谓的眼线召回来,待朕问清楚再言其他。”

  新君虽治国大才,却不轻易听信面之词,肖何苦口婆心大通阴谋论,算是失策了,不过到底引起了皇帝重视,也不算白费。

  第67章

  服完国丧,渊澄很闲。

  新君继位他的案子没人提没人管,也没给他恢复职位,似乎就这么被遗忘了。

  按理说也算救驾有功,赏点什么不过分。可是非但没赏,反而把先皇赐给他的御厨给召了回去。

  理由是,太后娘娘因为先皇仙逝伤心过度而致食欲不振,那几个御厨原先是伺候太后饮食的,最了解太后的口味。

  渊澄当然没理由让太后凤体不安,吩咐管家好生送走。

  隅握着支宝石缀顶的毛笔在宣纸上乱涂乱画,有意意地埋怨了句,

  “人道是有钱能使鬼推磨,有权有势就能颠倒黑白亦能覆水再收。”

  这话不大像出自公子之口,渊澄盯着他看了足足半柱香时间,这才凑他跟前去,夺下宝笔,指头抬起他的脸来,“你是在替我抱不平”

  隅脸认真,“正是啊。王爷白流了这么多血,皇上已经忘记王爷救-->>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