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的太阳升得格外早,当百官齐聚朝英殿之时,阳光已经遍洒大地。

  昨日外藩使馆喊杀声和巨大的火枪声,根本就瞒不过南京的有心人士。趁着皇上未来之际,相离的大臣皆在三三两两的聚在起,小声的讨论着。有的在猜测,各国使者在使馆内大打出手,最后引得锦衣卫和羽林军前去镇压,最后以火枪压阵才能稳住局势;也有人支持这种猜测,说他们大打出手的原因是因为受到的待遇不同,满清受到最高规格的礼遇,其他国则是被冷落了;同样的,也有人反对,皇上皆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管是那国使者,都非善良之辈,也见不得大明强盛起来,所以,使馆内的争吵应当是他们自找由头,目的就是使得四国同时对大明交恶。

  由此,百官分成两派,派为各国使者出使朝廷心怀不轨;另派则是认为各国使者愿意与大明讲和。时,争吵的声音愈来愈大。

  可是,六部的位大佬却是脸表情的站在那里,对身边地吵杂充耳不闻。百官偷眼看向礼部尚书钱学谦,硬是看不出有什么子丑寅卯来。

  其实,钱学谦内心却是翻涌如江=。昨天深夜听得外藩使馆传来巨大的声响,尔后听得骆养性所派遣之人的报告,才知外藩使馆乱成锅粥了,不仅连火枪手也要出动就连皇上地羽林军也由王承恩的带领下前去镇压了。

  嘶!钱学谦听完来人报告后可是倒吸口气,竟然出了这档子事,那些使者竟然胆敢袭击守卫使馆地锦衣卫,而且搞得满清使者的弟弟忽尔察身死。若是皇上顶不住满清的压力,向礼部问罪,自己起码落个,督办不严之罪名。虽然关轻重,但是若想成为首辅,那就是难是加难了。不知那个该死地王蛋,竟然这个时候给老夫岔子!

  就在钱学胡思乱想之际。声大喊:“皇上驾到!”

  殿顿时片寂静。百官看得原本空地龙座上坐着身穿龙袍地崇祯。顿时三呼万岁。然后就等着如皇上地“免礼。平身”和太监地“有事启奏。事退朝”地声音。却是不料。跪了许久也不见皇上开口。皇上似乎不开心。而且。好像很糟。百官不由得惴惴不安起来。若是皇上发起火来。这如何是好?

  “朕听闻。国者。人也。欲知国事。必知人性。朕所疑惑。此话何解?那位卿家替朕解惑?”崇祯地声音轻轻地道。

  百官低着头不敢张望。皇上所说地这句话并不理解。却是为何还要人解释呢。从开始到现在也不让我等起来。还问这么简单地问题。这里面肯定有猫腻。抱着这样地心情。人敢回答。

  崇祯地声音又响了起来:“钱卿。你乃礼部尚书。必定知晓。你起来替朕解惑吧。”

  “臣遵旨。”钱学谦站起来拱手道。“国家。是由人组成。想要明白国家之事。必定先行知晓该国民众地人性和风俗。”

  “呵呵。”崇祯微笑道,“钱卿解释得妙。那朕再问你,满清、倭寇和高丽国这三国,朕当如何理解。”

  “回皇上。满清乃是游牧民族所组成,逐草而居,其民风强悍,其心思安定之居,注定以掠夺为守,从满清建国始,便有亡我大明之心;倭寇乃岛国,资源有限,温饱困难,又教化,造成其民心自大,崇尚武力与军事,凡软弱之国皆受其烦扰;高丽国地处军事要塞,自古受邻国烦扰,其民常受压迫,崇尚嫖窃,乃是夜郎之国。”钱学谦不愧为礼部尚书,说起敌国之事头头是道。

  “既然如此,大明朝廷又将如何处之?”

  钱学谦字句的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皆讨之。”

  “哈哈…”崇祯大声朗笑起来,“很好。甚合朕之心意。都起来吧,史卿,朕吩咐你之事可曾准备好?”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