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马士英与六部各位大佬对望了眼道,“皇上,如此刑量,只怕过重了。”

  “过重?”崇祯哼了声道,“若是他们好好为官治民,不做贪墨之事,朕又岂会为难于他们。他们贪墨便是有辱圣人,替其祖宗蒙羞,也说明朕用人不严。要知道他们贪墨两银子便使得家百性陷入水深火热之,又使得十家百姓对朝廷失去信心。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不落重刑,又如何对得起那些将身家性命托于朝廷地百姓。”

  马士英没想到崇祯竟然说出这么番话,不过细心思量,皇上所说的却是极为有理,贪墨两银子便使得家百性陷入水深火热之,又使得十家百姓对朝廷失去信心。马士英深深弯腰道:“皇上英明,臣必定严格照办。”

  同样的,这番话又惊得刚才还思量讨好王福地官员浑身起冷汗。仅仅贪墨五百两便要革去功名,而且三代不得为官,这代价也太大了。革去功,那是自己的耻辱,三代不得为官,那是全族地耻辱。若真是贪墨,只怕贪得银两也福享受;更岂论刻碑于路口与奸臣般被百姓唾骂。

  “嗯,或许,官员的俸禄偏少。这样吧,崔卿,你对现有官员进行考查,若是清廉官员,即便是政绩不佳者,俸禄双倍。若是既清廉且政绩甚佳者,朕必不吝于赐赏。”

  听得崇祯如此说,崔慕白刚才与马士英同样地担忧已经消去:“臣遵旨!”

  “刚才朕之所言,皆是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举,众卿须齐心努力以强盛朝廷。朕于昨晚立下训示,凡有功于朝廷之功臣,其身后百年,朕必让人刻录记事于石碑于英烈墓,以供后人瞻仰。”

  崇祯似乎对刻碑用上了瘾,奸臣、贪墨之人刻碑于路口以让百姓唾骂,为国牺牲之兵、有功进行之臣皆刻碑于英烈墓以让后人瞻仰。这些做起来简单,却是紧紧抓住封建人士子看重名声的死穴,简直是百试百灵。

  有功进行之臣皆刻碑于英烈墓以让后人瞻仰,这是何等荣耀,这可是配比流传史册地荣耀。百官心阵激动,热血上涌,恨不得立即做出几件轰轰烈烈地大事,皆是齐声大呼:“皇上英明,臣等必竭心努力。”

  “朕对诸聊很有信心,必定能完成此等建国大业。”崇祯大声说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借用此言,愿诸卿与联共勉之。”

  卷四、三足鼎立势-卷五、勇义铸碧血 卷四、三足鼎立势

  第二百十六章、首次出航

  在崇祯制定的大框架之下,六部如同陀螺般越转越快,各项政令如雪片般从六部散发到各地,得到政令的本地官员又根据政令拟定通告,各地的百姓顿时被动员起来,有的投入秋收、开荒、疏通水利;经验丰富的老农和技匠则是齐聚在所在的县官衙内,向那些高不可攀的秀才公传授他们的经验;更多的水泥工匠则是聚在广州、泉州等六大港口建设官署,开挖港湾;全国各地原本废弃的官窑和民窑在不知觉被朝廷回收,然后当地的百姓参入这些叫做大明瓷器厂,开始疯狂的制瓷器,而且工钱比以前多了半不止;江南各地的小家庭织作坊也在朝廷的劝说下入干股于大明织造厂,那些华贵的绫罗绸缎也如火如茶的开始生产………

  崇祯的建国大业,轰轰烈烈的开起来。

  如果说,崇祯定都南京是力挽将倾的大明,那么,这次轰轰烈烈的建国大业则是除去压在大明身上的枷锁并注入新鲜元素。这些新鲜的元素如同股强心针,将流民融入到当本百姓当,尔后官员又与百姓联系在起,形成股比强大的活力,使得大明如同重获新生,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如非还有不断开往前方的士兵经过,或者从前方飞马而过的传令兵,任谁也不会相信,大明还处于四面为敌当-->>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