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济尔哈朗高声叫好道,“这正是举两得之事!不知摄政王有何意见?”

  “太傅,还请明言?”多尔衮问道。

  见到摄政王感兴趣,宁完我精神振:“回摄政王,大明自从南迁以来,内乱不止,先有刘良佐,刘泽清被杀,其部纷纷叛乱;又有张献忠和李闯在大明更是高举替天行道地大旗,若不是崇祯还有运气,张献忠死的太早,此刻大明已经灭亡,如今这些叛乱虽然已经平定,可是大明地兵力也大大削弱,从百余万到如今的五十余万,又有李自成的大顺朝与大清形成犄角之势钳制大明。故奴才以为,大明对我朝暂威胁,若是听从程先生之言,必使大明休生养息,多蓄兵力,那才对大清具有大威胁。臣恳请摄政王派兵南下,是抢夺人口,二是再立大清不可战胜之威,三是趁机削弱大明。“

  对于大明这个庞然大物,满清全朝上下不忌惮,更怕宁完我口所言,大明休生养息从而积蓄兵力。

  宁完我的话听得多尔衮连连点头。只有程芳嘴角露出丝轻蔑的笑意,恰好被多尔]捕捉道:“程先生不知有什么意见?”

  “回摄政王,下官地意见恰好与宁大人相反。”

  “哦,那程先生也说说自己的意见。”

  “禀摄政王,下官以为南下抢夺乃是愚蠢之举。理由有三,其,崇祯强势,纵使明朝受灾重于大清也必派重兵把守于山东与山海关两地,而大清自上年山海关大败,失去近五万精兵,兵力大弱,若是再行被其数倍于己的兵

  ,再行大损,于国不利;其二,从财力来讲,江南^所派兵士必是精壮之人又备上好装备,只须寻地而伏,大清勇士不识地形,只怕会被其所乘;其三,李自成称帝于京师,明摆着是要固守其成,不会再与大明起大冲突,如若来,就只得大清独自面对大明这个庞然大物。未识其实力,反而莽撞出击,实乃不智之举。臣请摄政王三思而行。”

  听到这些,多尔]已经满脸愁苦。打又不行,不打又是被动。若是锄锄地耕地而增国力,实在不是抢夺惯的满清野蛮人所为。

  却是听得阿济格冷哼声,明显是对程芳老是惦年自己在山海关之败不满。

  “程先生所言差矣。”宁完我大摇其头道,“诚然如程先生所言,但却忽略了点。大清的铁骑乃是天下敌,攻城也许不易,但是抢夺烧杀汉狗,却是大材小用了。”宁完我对程芳实在痛恨,竟然从破坏自己在摄政王表现的机会,连汉狗也骂了出来。“臣还是那句,若是任由大明发展下去,我大清危骄。还请摄政王出兵行事。”

  “摄政王,萨满大神直在庇护着满清地子民,这次冻灾正是要让大清的勇士不惧艰难,行那开疆拓土之事。”济尔哈朗大声道。

  “请摄政王下令出兵南下。”除了程芳之外,济尔哈朗而下,人人齐声喊道,“臣等愿为先锋,必定完成任务。”好战的因子体现疑。

  看得多尔衮脸上意动,程芳心大骂道,竖子,不足以谋!

  听到行那开疆拓土之事,多尔]已经大为心动,听到众人如此的豪言时,多尔衮身上的热血也沸腾起来从位置上大声道:“诸位当真有把握?!”

  “摄政王放心,大明士兵目光短浅,见小利舍大义,又善欺弱怕硬。若是对上大清浩浩铁骑,焉有反抗之理。”旁默不作声的多铎终于发言道。多铎直与明军交手,自然深知明军地根底,他的话可信度极高。

  多尔衮听得大喜,先前地愁容扫而空:“宁完我真仍孔明之才。”

  满清上下喜听三国,常常喜欢拿自己或朝人物与三国人物比较,甚至痴迷到现实与三国混淆的地步,据野史记载,-->>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