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赟既不想跟曹操对着干,也不想跟宗亲和汉室旧臣们搞对立, 这次还是打算像往常样继续和稀泥。

  而曹操最近被宗亲们反对, 被汉室旧臣反对, 甚至连自己阵营的荀彧、荀攸等人也反对, 和荀彧直交好的郭嘉也直没有表态。

  曹操心十分不满, 看到如今只想和稀泥的刘赟也格外不顺眼。

  正在这时候,思齐进来了。

  曹操没打算和刘赟明着翻脸, 但也不想跟他继续意义地这么聊下去,他转头问思齐意见, 也是想找找认同感。

  曹操直觉,思齐这次不会让自己失望。

  思齐想了想,对曹操道:“既然陛下有意向要晋封您为魏公,若是您也愿意, 只管应了便是。”

  对于曹操想要进封魏公这事, 虽然朝之人众说纷纭,汉室宗亲也都有了反应,但这件事对于思齐而言关系并不大,故而她对这件事情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看法。

  反正现在汉室形同虚设, 曹操掌权这么多年, 直都是朝廷当说不二的第人, 封和不封也没什么区别。

  相比他的儿子曹丕而言,曹操本人已经算是保守了。

  既然曹操晋封魏公对国计民生没什么害处,他想封就封吧,都混到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子上了,自然不会再看别人的脸行事了。

  曹操还是个很注重仪式感的人,每次他有什么想法,都会先派人明示皇帝,经得皇帝允许后,再打着皇帝的名义说这件事。

  这次也不例外。

  依着曹操的说法,这是皇帝“想晋封他为魏公”。

  思齐作为朝廷的翁主,守法好公民,自然是没有什么意见的。

  曹操脸终于缓和了些许。

  曹操认为思齐是个自幼就见事明白的女郎,这么看果然没有让他失望。

  虽然她的支持对于这件事起不到什么大的作用,但今天得到了她的肯定,自己就觉得心情愉悦了不少。

  曹操也觉得很奇怪,思齐个皇帝的嫡亲堂妹,朝廷正经封诰的汉室翁主都不计较自己晋封魏公的事情,那些跟皇帝竿子打不着的亲戚们又在那里计较个什么劲儿。

  他想做的事情,没人能够阻拦,他直想着尊重他们的意见,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结果这么多年了,他做了这么多的努力,却直换不来他们的另眼相待。

  现在看来,即便汉室式微至此,只要他压在汉献帝头上日,这些人对他就永远不满意。

  现在的他早已不是建安初年的他,还需要看汉献帝脸,跟董承等人周旋。依他现在的实力,只要颁布命令就好,那些不服气的,不想举兵造反,也只能憋着。

  曹操继而意识到,如今他权柄渐渐大了,不需要再去顾及那些汉室宗亲的看法,也不需要找人去平衡那些根本不会对他产生影响的宗亲势利。

  他们若是不服气,也只能憋着,反正他也没想要采纳这些人的意见。

  既如此,刘赟用处也就不大了,他在荆州驻守的那几年,宗亲们也没翻出什么水花。

  而刘赟若是直留在朝反而不好,有太多对汉室抱有幻想的人凝聚在他和皇帝的周围,形成小团体,反而对现在的自己有些不利。

  刘赟毕竟跟着自己在邺城拘束了这么多年,如今时候到了,也该让他自由飞翔了。

  曹操离开后,没过几日又给黎王府下了新的诏令,让刘赟不需继续留在邺城,早些收拾收拾去封地发展。

  此令出,朝又有不少人为思齐鸣不平,觉得曹操这是在卸磨杀-->>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