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皇太子 第172章 大局(1)(1/2)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圣武元年二月初的南京整个沉浸在一片极度振奋的氛围当中,下到升斗小民上至达官显贵,当神武逐日两军北上,两战大捷的消息被彻底证实以后,先是觉得不可思议接着就跟打了鸡血似得陷入狂欢当中。

锐不可当的满清八旗,来去如风的蒙古铁骑,在大明新军跟纸糊的一样被碾压被撕碎,什么女真满万不可敌,简直就是一个笑话,北京、大同城外三万满清八旗最后活下来多少?十不存一!被成军不过一年的大明新军杀的一败涂地,两万清军龟缩在北京城内,再无出城一战的勇气,败亡几可预见!

最为震撼的还是以内阁王铎、姜曰广为首的主和派官员,他们得知天子绕过军部直接给神武、逐日两军下旨北上的消息后,心里是很不以为然的,他们绝大多数人和满清官员的想法很一致,轻兵北上根本就是自取其辱,八旗骑兵有多厉害,二十多年以前萨尔浒之战就已经证实过了,这些年来要不是大明死死将山海关控制在手里,这天下恐怕早就被满骑肆掠遍了,现如今连吴三桂都带着名震天下的关宁铁骑一起投降了满清,两股强军把李自成打的跟狗一样的四处逃窜,大明的军队连李自成的流贼都打不过,何况是满清大军,好好的二三十万军队守御东南半壁,至少还有成为另一个南宋的机会,北伐可不就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吗?

一干主和派官员眼巴巴的等着北上大军被杀的大败,最后只能灰溜溜的跑回来的消息传到南京,一旦真有那么一天,那么朝堂之上就是主和派对主战派正式开战的时候,党同伐异历来如是嘛。

然而二月初二,神武军大破满蒙汉四万大军,歼灭俘虏超过三万,甚至连大明史上最大的国贼洪承畴都被俘虏的消息传到南京时,主和派官员顿时傻了……

然而还没等主和派缓过神来,逐日军于大同城外歼敌超过四万,阵斩鞑虏肃亲王豪格的消息接踵而至,主和派官员彻底没了声音图像,一边缩在自己府宅内装了鹌鹑,一边纷纷派出家丁亲信四处打探消息。

二月初八,洪承畴连同被俘一万五千汉军旗官兵被押到江北,天子下旨一万五千官兵发往松江府作为造船厂苦役,为期五年,五年后是返乡归农还是留在船厂务工,甚至成为水军都不是没有可能,当然前提是全凭自愿,至于洪承畴则直接被带去南京安置,等候天子的处理意见,但几乎所有的官员都已经认定,如洪承畴这样的巨贼,就算是凌迟都算是便宜他了。

初八晚,大明官员百姓还没能从献俘的热议中缓过神来,一个重大消息彻底将士民的情绪点爆!

清廷要议和!这个一年来一直盘桓在大明百姓头上梦寐般的存在,居然承认失败,想要议和退出关外!

手里拿着黄得功的加急奏章,里面还详细叙述了他本人对于清廷要议和的目的猜测并且还做了相应部署,朱慈炯嘴角抽了抽,清廷想要议和,不管是真想跑还是用缓兵之计想让西征大军回师做最后一搏,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多尔衮已经暂时在战略上承认了满清统一战略的失败,也可以说,从今往后大明在正面战场上已经掌握了战略主动权。

顺手将奏章往桌子上一扔,朱慈炯看向正襟危坐的几位大臣道:“鞑子两战皆败,战损高达七万以上,赖以震慑不臣的八旗更是折损尽半,可谓元气大伤,如今想要和大明议和,各位皆是朝廷柱石,心里想必早有谋算,都议议看吧。”

朱慈炯登基还不到一年,但如今的威望在官员心里已是直追洪武、永乐两位大帝,如今的大明天下谁还敢对这位只有十六岁的少年天子有半分轻视!

史可法欠身道:“老臣以为,大明如今军力强盛,原本理应将犯大明之虏賊一举覆灭,但虏贼既言冒然攻城便焚城屠民,此言当非虚言恐吓,北都乃祖宗陵寝之地,若被焚毁…-->>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