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清廷所属人员军队立即退出山海关,朕会昭告汉军旗官兵,愿意随满清出关的自便,但这是他们唯一一次能够得到赦免的机会,只要汉兵踏出关外,从此以后即视为鞑虏,一经擒获定斩不赦!”

“以上三点乃朕和谈之底线,告诉多尔衮不存在讨价还价之可能,任何一条不愿意,朕宁可天下糜烂宁肯北都毁于一旦也要举全国之军,不管关内关外上天入地朕都彻底将其剿灭。”

诸大臣相顾无言,朱慈炯的三个条件咄咄逼人,尤其是最后几句话,哪里是和谈分明就是给清廷下最后通牒,本以为这次和谈是个注定能留名青史的美差,现在看来根本就是个烫手山芋,真把清廷逼急了跟大明来个鱼死网破,帝都毁于一旦,后世史书可不会抹黑大明的中兴之主,背锅背到身败名裂的也只能是他们这些大臣。

朱慈炯手指有一下没一下的敲击桌面,看着大臣越来越难看的脸色,这三条在他看来根本不算什么,清末时候清朝赔给外国的战争赔款有多少?光是一个日本就赔了两亿,至于撤军出关和归还百姓更是应有之意,仗都打输了还想奴役战胜国的百姓?全世界也没这样的道理!

清廷现在看上去色厉内荏,实际上两战下来元气大伤军心浮动,不过就是一只被打断了脊梁的老虎而已,朱慈炯相信他提出的这三条,只要清廷不想覆灭在关内就一定会答应,只不过眼前的这些个腐儒仁义道德的书读太多了,从心底不相信清廷会答应这近乎苛刻的条款罢了。

“众卿可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条款?”

“没有了。”众臣赶紧回道,开玩笑这三个条件就够骇人听闻了,还有?还让不让清廷活了,逼急了清廷对大明可没什么好处。

朱慈炯微笑道:“既然没有了,那就议一议谁北上议和吧。”

众臣默然……

“看来无人愿去啊。”朱慈炯呵呵笑了笑道:“此和议关系大明脸面疏忽怠慢不得,朕意原打算让内阁出一人前去,只是朕也知道内阁近来事务繁忙,恐怕抽不出什么时间,既如此那么朕就定个人选好了。”

内阁五老心里顿时一松,其余的官员心却立即提到了嗓子眼上。

“就让国师跑一趟吧,石道长自从当了国师之后就一直呆在万民祠里和戍云子道长坐而论道,论了这么久也该出去透透气了,拿着大明的俸禄也该为大明做些实事才是。”

“陛下。”礼部尚书王铎硬起头皮道:“石道长乃方外之人,充当国使未免不妥。”

“国使?”朱慈炯冷哼道:“关外建虏原本不过是我大明小小一卫,也配妄称一国!朕派遣国师北上与其和谈已经算是给足了他们脸面!”

众臣心里清楚,天子的牛脾气又上来了,或许一开始天子不一定非要那个道士去和谈,可被王铎这么一说,这人选就算是彻底定下来了,不过这样也好,石传风那个道士虽说如今已渐渐淡出官民视线,可只要想起来就如同一根刺一样梗在众臣喉咙里面,这次和谈绝不轻松,一个道士又全无外交经验,到时候有辱国体,众臣就有借口将之拿下,至少也要夺了这听起来就让人很是不爽的国师头衔。

…………

北京紫禁城慈宁宫内。

多尔衮垂手立在殿内,大清圣母皇太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怀里搂着顺治小皇帝满脸的阴郁,三十多岁的妇人看上去很是有些风韵,眼中是不时透露出的些许精光可以看出这位太后绝不像表面上表现的这般柔弱。

不过这个时候的布木布泰还没有成长为后世追捧的一代政治女强人,大清政权尽掌于摄政王多尔衮之手,说白了,如今的顺治只不过就是一个傀儡,而这位大清太后只是用尽心力力保儿子的皇位不被多尔衮夺取罢了。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