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皇太子 第379章 科举货币、产业(1)(1/2)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好书推荐:

朱慈炯手指有一下没一下的轻击桌面,对面正襟危坐的乃是礼部尚书钱谦益,钱谦益如今虽说也是一部之首,朝堂上顶尖的高官,这些年大风大浪也算闯了个遍,可只要面对朱慈炯,总是不自觉的会升起一股颤栗感。

话说他还是应天府尹,手里掌控南京戍卫力量的时候,便给当时还是定王爷的今上狠狠摆了一道,福王好色无度却不是傻子,被痛殴一顿清醒过来以后没过多久就明白自己是被朱慈炯给设计了,但是可惜那个时候朱慈炯已是天子,他就算是皇叔也一样位属君臣,心里有怨气自然不敢找朱慈炯算账。

于是福王的一腔怨气全部落在了他钱谦益的头上,他钱谦益虽是朝堂显官,可对上福王也唯有吃瘪的份,福王醒了之后或许明白是因为自己好色才有此下场,由此也落下了美人恐惧症,所以好色的毛病改了不少,但是贪财的毛病却还是一如往常,钱谦益为了消弭福王的怒火,前前后后花了不下两万两银子,这才把这段无妄之灾给揭了过去。

随后不久便是近卫军接管南京防务,原本作威作福的戍卫营失了势自然心生不满,纠集兵勇闹事却被近卫军血腥镇压,而他钱谦益因为直管戍卫营理所当然的被牵连,天子雷霆震怒,将原戍卫营官兵尽数撵去江心洲大营集训,而他钱谦益若非朝中几位老友力保于,只怕此刻早已回家种田去了……

再接着就是贪腐大案,话说这年头当官的就算是号称清廉的高弘图又能清廉到哪里去?就算他自己没收受过贿赂,他的亲眷乃至仆役门房难道没收过?一场贪腐风暴如同将官场犁了一遍,侍郎、通政、巡抚死了一地,就连内阁两位阁老都受牵连被罢官,他钱谦益何德何能得以幸免?非但有惊无险最后还接替被罢免的王铎成了礼部尚书,要说今上对他青睐有加纯属扯淡,当初河南、湖北官员任命,他举荐或是他的门人可是被今上一个不落的全部黜落掉的!

未知的才是最恐惧的,钱谦益就是因为未知天子之意,心中敬畏才越来越盛,好在礼部虽名为各部之首,但实际上真正要去烦心的事情并不算多,为天子选秀充实后宫自然无可避免,现如今科举之事也是一样,因而钱谦益只能硬起头皮前来面君。

科举又称作春闱,每年二月至四月间举行,通常是三年一次,当然这也不是绝对,停科加科的事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大明朝上一次科举是崇祯十六年,按常规应该到圣武二年才会举行圣武朝的第一次科举,但是因为大明连番遭受流贼外寇肆掠,加上朱慈炯大力清查贪腐,数万官员被牵连,罢官的罢官、抄家的抄家、灭族的灭族,地方上不要说是督抚大员,就连南方府州县正印官都缺额严重,更不用说是遭受兵灾的河南湖北等省,这些地方之所以在一段时间内被军队接管,就是因为大明根本没有那么多的科考人才出仕,以至于河南、湖北、湖南三省的官员九成以上都是举人出身,甚至于现在的四川、陕西还处于军管状态当中!

内阁不止一次上书请求朱慈炯于圣武元年开考取士,但朱慈炯对于科举一向不感兴趣,时值天下纷扰,大明新军数路正在征讨平乱,朱慈炯便一拖再拖,一直拖过了春闱之期,但内阁依旧不打算明年再战,反正今上破例破的多了,大不了春闱不试就秋闱好了,朱慈炯实在不愿意在此事上和内阁扯皮,而且全民教育的新式人才要想接过科举人才的大棒甚至取而代之起码得等上十年八年,于是将圣武元年的科考之期定在了九月十日。

今年的会试与往年还有很大不同,万历之前会试录取进士的人数一般在二百五十人左右,万历之后每科录取的进士差不多已经翻倍,但今年不同的是,天下大乱方治,全天下拥有举人身份的不足六千,其中近四千还因为朱慈炯松口,被吏部授官前往各地任职,举人为官虽也合理合法,但底气难免不足-->>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