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一直以来都甚是怀疑,李自成和张献忠两大巨贼,能在那么强悍,移动力堪称天下最强的新军手里逃脱,很有可能是天子故意安排,为的就是借二贼之手,去做一些天子不方便亲手去做,却又不得不去做的事情。

比如天子方才所说的宁夏、甘肃二省的部落首领,这些首领不是如朝鲜、安南一样有王室,所以在面对强盛的大明时,只能臣服,成为大明的藩属国。

他们是由大大小小数百上千个部落共同占领了两省辽阔的地域,因为没有如关外满清那样出现了一个努尔哈赤最终统一了诸部,才拥有了抗衡大明的资本,他们各自为政,俨然就是土皇帝一样的存在,但大明在这些地方都设有都护府,驻有屯军,面对强盛的大明武装力量,这些土皇帝唯一的选择只有臣服。

但这种臣服也是相对名义而言,部落首领对于自己的部落拥有绝对的控制力,生杀予夺,一言可决!大明强盛,这种现状会一直保持下去,大明衰弱,他们也不太可能拧合成一股绳,来对抗大明。

这种现象在历代帝王眼里都能够接受,毕竟很多帝王其实要的就是一个虚名罢了。

后世的时候为什么将大明的疆域说成是两京十三省,其原因就在于这十五个省府都拥有完整的布政司衙门,是大明一直以来设置流官,稳定且有效控制的实际区域!

但也有很大一部分史学界人士认为,大明的实际版图远远不止两京十三省,比如大明在青藏设有乌思藏都司、朵甘都司,在东北设奴儿干都司,在嘉峪关以西地区设‘西北八卫’,封西藏的活佛为国师等等,这些实际控制者,大明都会册封其为‘宣抚使’、‘宣慰使’等等大明官制上的官职,所以尽管大明没有在这些地区设置流官,但实际上这些地方就应该是大明的领土!

朱慈炯的观点就属于第二种,他一直以来都坚定的认为宁夏、甘肃、西藏、蒙古、新疆、东北这些加起来差不多和两京十三省同样巨大的版图,就应该是大明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然而事实上,有明一朝,这些领土一直都处于被分割下的状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种,但根本原因无外乎天高皇帝远,大明的政治中心不管是在金陵还是在燕京,对这些地盘都有些鞭长莫及的力不从心感,还有这些地盘的人口密集度极低,派驻大量的屯兵驻守,未免有些得不偿失,委任流官前去任职,几乎没人愿去,这些号称要治国平天下的儒家大臣总会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拒绝前去上任……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地方势力,这些地方势力虽分散,但蚂蚁多了还能咬死大象呢,大明的历代皇帝,防范最深的皆是草原上随时可能通过吞并战争而崛起的大部,只要这些小部甘愿臣服,他们也不愿意去死磕,典型的得不偿失啊。

但是这些对于朱慈炯来说统统不是问题,不要说在他眼里,这些地盘本来就是他的,就算现在不属于他的,他还打算抢过来呢!

土皇帝太多不是问题,李自成为了财富干掉一大批,剩下的哪些杂鱼,朱慈炯可以很轻松的料理掉,没人愿意去那么远做官?那是以前,过个七八年,新学人才成长起来,你不去有的是人去,天高皇帝远?等大明境内铁轨火车满地跑的时候,什么地方不能去?

唯一缺的还是人口,朱慈炯现在无时不刻都能发现,但凡他有一点野心,到最后肯定都绕不开一个现实问题……人口!

现在朱慈炯只能寄希望于周卫东,希望他的杂交稻能够快点达到他自己满意的效果,然后迅速朝天下扩展,然后他加大鼓励生育的力度,你他么要能生十个八个,政府替你养都没问题,最重要的还是大力发展医学,尤其是新生儿的护理,尽最大程度减少新生儿的夭折率。

如此一番举措,朱慈炯相-->>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