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阎应元躯干丰硕,双眉卓竖,目细而长曲,面赤有须,颇为关云长之风。月之前,被崇祯派出的官兵在江阴城外砂山脚下寻得阎应元,便用崇祯的圣旨征召阎应元入南京为官,而且做就是刑部侍郎,从个未入流的典史到官居正三品的右侍郎,实在是连升数级。这样当然是惹得别人眼红,就连太子也看不过眼,出言谏书,说此举不合礼法,有违祖制。却是让崇祯以不拘格降人才为格挡了回去。故此,阎应元对崇祯的知遇之恩是铭记于心。

  阎应元也确实有魄力有能力,在刑部左侍郎这个位置上坐得稳稳当当,处事滴水不漏。却是铁面情,不给任何人面子。被众官员暗地里叫做铁面阎罗。

  阎应元得知此绰号不忧反而喜道:“此名甚合吾矣。”从此,铁面阎罗便逐渐传开。南京城里人不知判案如神,铁面私的阎罗大人。

  太子朱慈眯了眼阎应元,平日不见这个木疙瘩多发言没想到此时也会说如此漂亮之话?心鄙视口却是应和道:“阎侍郎说得很对。父皇,各位大臣皆是忠心为国为民,辛苦点也是在所不辞。”

  崇祯坐回龙椅哈哈笑道:“如是真如你所言,朕便从此忧了。”

  殿下众臣皆是大声疾呼:“臣必定竭心为国替皇上分忧。”

  “都起来吧!”崇祯微笑着道:“阎卿,李家和徐家之案,查得如何?”

  阎应元出列道:“回皇上,经得数天侦查落实,李徐两家勾结倭寇、大清和高丽国等外藩,欲图行刺皇上,按大明律例,仅此两项当株其九族;李徐两家皆钱权交易卖官鬻爵,利用职务之便贪墨军资,所抄其家产三百六十七万两白银须全部充公。此用李长风与徐之焕之签字状词,对以上事实供认不讳。请皇上过目。”

  崇祯叹声道:“其祖**、徐达皆是大明的开国功臣,想不到他们的子孙却是做那通藩卖国行刺朕等大逆不道之事,悲剧矣!”沉思会又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他们即使是功臣之后,也不能容忍如此君法之徒。阎卿,便如你奏,李徐两家明日行刑。但是祸不及旁族,就不要再追究其他了。”

  阎应元躬身道:“皇上仁慈,臣必定照办。”

  殿诸人与徐家李家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崇祯皇上在休养的这几天,他们是备受煎熬,害怕皇上认真追究起来,那可是吃不完兜着走。那铁面阎罗阎应元又是油盐不浸,想走后门也没有法子。现在听得崇祯如此说,只诛首恶,他们心头的大石才堪堪放下,暗吁了口气。

  阎应元看在眼里,心冷哼:皇上必是怕朝过于动荡,对刚刚安稳的局面不利,所以才会隐瞒不追究其他人的责任。若是你们再不识相,胆敢再犯。只怕你们迟早要人头落地。

  崇祯转头对太子道:“儿。”

  “儿臣在。”

  “你替朕拟旨下告百官,今后谁若有不轨之心,行那对大明不利有害百姓之事,必定严惩。”崇祯严厉而略带杀气的语气让殿绝大部分大臣又生寒意,纷纷暗告诫自己见好就收,不要再行见不得光之事。崇祯这皇上可不你在京师时多受掣肘,现在有钱有权有兵,那个触其逆鳞,必死。

  阎应元也大声道:“臣身为刑部要员,也必定替皇上监督百官。谁若是犯法,必第时间通知皇上。”

  此言出,殿各大臣脸露惊之时心底也是彻底的憎恶阎应元来,你没事出啥声啊?讨好皇上也用不着如此露骨吧。

  崇祯哈哈笑道:“阎卿此心可嘉。朕便赐你尚方宝剑,可先斩后奏。”

  “臣誓死捍卫大明律例。”阎应元激动的道。

  你胆敢出言为朕监督百官,若是不赐点东西让你保命-->>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